[发明专利]散热回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9813.5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5/10 | 分类号: | F01D15/10;F01D9/02;F01D21/00;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新哲 |
地址: | 10019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散热回收装置和方法。散热回收装置包括:强化沸腾片,设置在电子设备上方,使冷却液有效地强化沸腾以生成沸腾的汽泡;导流罩,设置在所述强化沸腾片上方并且所述导流罩的内部设置为涡旋型膛线形状,收集所述沸腾的汽泡并使所述沸腾的汽泡形成涡流;以及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出口附近并且将从所述出口流出的所述涡流的动能转换为回收电能。本发明能够大大提升主板(但不限于主板的所有电子设备)的电源重复使用效率,由于电能使用少了,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散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行业遵循摩尔定律,工艺的提升为单位芯片面积集成更多晶体管提供可能,当前最新工艺已经达到10n米甚至7纳米。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芯片的运算能力要求更强,由此带来功率越来越大。
大功率芯片采用相变冷却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方案。在成功解决散热的前提下,可以针对相变冷媒的动能以及势能可以提供较好能源回收方案。目前此领域还比较新,还没有人开展相关研究。
当前的散热方式主流为风冷散热和冷板式散热,两种散热对热的回收比较分散,由此带来的热的集中回收不是很方便。由此带来IT设备能耗高,不利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电子装置散热所产生的热量无法集中回收利用的等缺陷,提供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散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散热回收装置,包括:强化沸腾片,设置在电子设备上方,使冷却液有效地强化沸腾以生成沸腾的汽泡;导流罩,设置在所述强化沸腾片上方并且所述导流罩的内部设置为涡旋型膛线形状以收集所述沸腾的汽泡并使所述沸腾的汽泡形成涡流;以及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出口附近并且将从所述出口流出的涡流的动能转换为回收电能。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的叶片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出口附近,其中,所述叶片利用所述涡流的动能旋转以将所述叶片的机械能转换为所述回收电能。
优选地,散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涡轮电机,设置在所述导流罩内的出口附近以加速所述涡流的流速。
优选地,散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回收电能与涡轮电机区域的涡流的流速之间的关系,以选择性地开启或不开启所述涡轮电机。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根据所述回收电能与所述涡轮电机区域的涡流的流速之间的关系调节所述涡轮电机的转速以调节所述涡流的流速。
优选地,散热回收装置还包括电容器和可充电电池,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以存储所述回收电能。
优选地,所述电容器和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并联连接以再利用所述回收电能。
优选地,所述导流罩包括:收集部分,从入口处收集所述沸腾的汽泡;换向部分,与所述收集部分液体连通,并且用于将垂直方向上流动的涡流转换为水平方向上流动的涡流;以及导出部分,与所述换向部分液体连通并用于使所述水平方向上流动的涡流从所述出口处离开所述导流罩。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CPU和存储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回收方法,使冷却液有效地强化沸腾以生成沸腾的汽泡;接收所述沸腾的汽泡并通过导流罩使所述沸腾的汽泡形成涡流,其中,所述导流罩的内部设置为涡旋型膛线形状;以及将所述导流罩的出口处的涡流的动能转换为回收电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回收装置和方法能够大大提升主板(但不限于主板的所有电子设备)的电源重复使用效率,由于电能使用少了,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98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轮装置
- 下一篇:基于闭式空气压缩循环的富余发电能力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