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高分子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0845.7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0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左彪;王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8/04 | 分类号: | C08F8/04;C08F212/08;C08F212/14;C03C17/34;C03C1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曹***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高分子 树脂 复合材料 界面 改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玻璃/高分子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剂,重复单元由A链段和B链段组成,其中A链段为有机聚合物嵌段,B链段为对羟基苯乙烯嵌段,形成所述A链段的单体与形成玻璃/高分子树脂复合材料中高分子树脂组分的单体相同,所述A链段和B链段通过烯烃加成的方式交替连接;
所述界面改性剂中B链段的摩尔分数≤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链段为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氧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对甲基苯乙烯、聚苯醚、聚乙烯醇、聚丁二烯或聚异戊二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界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改性剂的分子量为30~60kg/mol。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界面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形成A链段的聚合单体、对乙酰氧基苯乙烯和偶氮二异丁腈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混合,进行烯烃加成聚合反应,向聚合反应产物中加入甲醇,得到沉淀;
(2)采用水合肼对所述步骤(1)得到的沉淀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界面改性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5~65℃,时间为18~20h。
6.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界面改性剂或者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界面改性剂在玻璃/高分子树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玻璃/高分子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原料玻璃为粉末状时,所述界面改性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将粉末状玻璃颗粒分散于界面改性剂溶液中,挥发掉溶剂,得到固体膜;
(b1)将所述步骤(a1)得到的固体膜进行烘干和洗涤处理,得到玻璃/界面改性剂复合物;
(c1)将所述步骤(b1)得到的玻璃/界面改性剂复合物与高分子树脂混合后加热,得到玻璃/高分子树脂复合材料;
当所述玻璃/高分子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原料玻璃为块状时,所述界面改性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2)将界面改性剂溶液涂覆在块状玻璃表面,挥发掉溶剂,得到涂膜玻璃;
(b2)将所述步骤(a2)得到的涂膜玻璃进行烘干和洗涤处理,得到玻璃/界面改性剂复合物;
(c2)在所述步骤(b2)得到的玻璃/界面改性剂复合物中界面改性剂表面原位制备高分子树脂膜,然后进行加热处理,得到玻璃/高分子树脂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 1)和(b2)中烘干的温度独立地为高于A链段有机聚合物玻璃化温度65~75℃,所述烘干的时间独立地为3~3.5h;所述步骤(c 1)和(c 2)中加热处理的温度独立地为160~170℃,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独立地为24~25h。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1)中高分子树脂和(c2)中的高分子树脂膜的种类独立地为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氧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对甲基苯乙烯、聚苯醚、聚乙烯醇、聚丁二烯或聚异戊二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08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