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测试方法与测试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1015.6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7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密;杨敏彦;尚利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瑞博航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陈变花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插头 针脚 测试设备 测试针脚 电缆测试 连通 电缆 施加 连通性测试 采集信号 连接电缆 信号对应 索引 采集 记录 | ||
提供了电缆测试方法与测试设备。提供的电缆连通性测试方法,包括:S1:连接电缆的第一电缆插头的针脚,使得第一电缆插头的各针脚形成单向有序连接;S2:向电缆的第二电缆插头的当前测试针脚施加指定信号;S3:从第二电缆插头的其他针脚采集信号;S4:根据采集到所施加的指定信号或同所述指定信号对应的信号的针脚的数量索引第一电缆插头的当前连通针脚;以及S5:记录第二电缆插头的当前测试针脚与第一电缆插头的当前连通针脚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缆的连通性测试,具体地,涉及多芯电缆连通性测试的方法与专用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系统中常用到定制的电缆。定制电缆通常包括多根芯线,为特定应用而设计和制造。为了保证可靠性,需要测试电缆的芯线的连通性(导通或断开)。将包含多根芯线的电缆称为多芯电缆,多芯电缆可具有多个电缆插头。
图1展示了多芯电缆的示意图。多芯电缆包括容纳了多根芯线的电缆本体与耦合到电缆本体的多个插头(110、112、120与122)。插头耦合了一个或多个芯线。在图1的例子中,耦合到插头110的芯线,大部分耦合到插头120,也有部分芯线耦合到插头122;耦合到插头112的芯线,大部分耦合到插头122,也有部分芯线耦合到插头120。插头与芯线之间耦合关系的复杂性,给多芯电缆的连通性测试带来挑战。
现有技术的电缆测试方法需要已知每根芯线所耦合的插头及插头的针脚的预期对应关系,然后根据该预期的对应关系,依次检验测试每根芯线所耦合的插头的连通性(预期导通),以及每根芯线所耦合的插头同其他插头的连通性(预期断开)。
现有技术中,也使用电缆测试仪用来自动测试电缆的连通性。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电缆测试仪有若干缺点:
(1)需要事先知道各插头的各针脚的耦合关系(将记录各针脚的耦合关系的信息记录载体称为连接关系表),并按耦合关系进行定制测试;若不知各针脚的耦合关系,则无法实施测试,缺乏通用性;
(2)需要将电缆的所有插头连接到同一台测试仪上才能测试;如果电缆已经布设好,且电缆的两端距离较远,则往往需要将电缆全部拆除才能测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常使用指示灯进行通断指示;如果所有针脚/芯线一起测试,指示灯只能体现短路/断路错误,难以体现连接关系错误;如果依次测试各针脚/芯线,则需要人工根据指示灯和连接关系表对比确认连接关系是否正确,导致效率低下。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无须事先知晓电缆的各线芯与插头/针脚的耦合关系,而通过实施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方法,获得耦合关系。测试实施过程简便,无须拆除已安装的电缆,即使电缆的各插头被设置在彼此远离的位置,也可进行连通性测试。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缆连通性测试设备通过适配转接头连接待测试电缆的插头,可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缆。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测试系统,包括有序短接插座;所述有序短接插座包括第一组N个针脚与第一组N个二极管,第一组N个针脚的第m个针脚与第m-1个针脚通过第一组N个二极管的第m-1个二极管耦合,其中来自第m个针脚的电流能够通过第m-1个二极管流向第m-1个针脚;所述N个二极管串联连接;其中N与m是自然数,2<=m<=N。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测试系统,提供了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有序短接插座还包括第二组N个针脚与第二组N个发光装置;其中第二组N个针脚的第k个针脚通过所述第二组N个发光装置的第k个发光装置耦合到所述第一组N个针脚的第k个针脚,其中k是自然数,且1<=k<=N。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或第二测试系统,提供了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三测试系统,其中所述有序短接插座还包括N个跳线座;第一组N个针脚的第m个针脚通过第m个跳线座耦合到第一组N个二极管的第m-1个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瑞博航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瑞博航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1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