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嘴尖及其加工方法、热嘴组件和热流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1386.4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0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嘴尖 尖端部 钢材质 铜材质 热流道系统 耐磨性 第二端部 第一端部 浇口 流道 热嘴 高导热率 相对设置 注塑产品 组合连接 组装连接 入胶口 成型 加工 保证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嘴尖及其加工方法、以及具有该嘴尖的热嘴组件和热流道系统。所述嘴尖包括流道、嘴尖本体和尖端部,所述嘴尖本体设置为铜材质,所述嘴尖本体包括限定出所述流道的入胶口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所述尖端部设置为钢材质,所述尖端部组装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上并构成所述嘴尖的浇口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嘴尖中设置组合连接的钢材质尖端部与铜材质嘴尖本体,一方面利用了铜材质的高导热率,保证了嘴尖的整体温度;另一方面利用了钢材质的耐磨性,提高了嘴尖的浇口端的耐磨性,保证了注塑产品质量,拓广了成型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流道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嘴尖及其加工方法,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嘴尖的热嘴组件和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注塑行业普遍采用的注塑模具为热流道注塑模具,较普通模具而言,通过热流道系统注塑的塑胶产品质量更高,且热流道系统具有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热嘴组件是热流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具有对应于浇口的嘴尖,现有技术中,嘴尖通常由铜、钢、钨钢等某种材质单独一体成型。例如,嘴尖材质选用导热性较好的铜时,可以保证浇口处有一定的温度,但铜的耐磨性较差,嘴尖的浇口端极易磨损;嘴尖材质选用钢或者钨钢时,可以提升嘴尖的耐磨性,但相对导热性会较差。
其中嘴尖材质选用铜时,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热流道组件100,其包括热嘴本体1、铜材嘴尖2以及浇口套3。浇口套3套设于嘴尖2外,其用于将嘴尖2固定于热嘴本体1上;并且浇口套3内腔下端与嘴尖2的浇口端20之间形成浇口S1,注塑用热熔胶料由热嘴本体1的流道A1经嘴尖2的流道A2后从浇口S1流入模具型腔内,从而加工出注塑产品。参图3,铜材嘴尖2的浇口端20极易磨损,进而影响注塑成型效果,例如包括:①浇口温度变低,浇口冷料,②浇口成型不平整,影响注塑产品外观,甚至不达标。
综上,现有技术的嘴尖在选型应用时,只能依据注塑产品材料侧重导热性、耐磨性两者中的其中一方面,而无法兼顾两方面。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嘴尖无法兼顾耐磨性和导热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嘴尖及其加工方法,并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该嘴尖的热嘴组件和热流道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嘴尖,所述嘴尖包括流道、嘴尖本体和尖端部,所述嘴尖本体设置为铜材质,所述嘴尖本体包括限定出所述流道的入胶口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所述尖端部设置为钢材质,所述尖端部组装连接至所述第二端部上并构成所述嘴尖的浇口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形成于所述嘴尖本体内,所述第二端部限定出所述流道的出胶口。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胶口的数目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以及若干条分支流道,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入胶口并沿所述嘴尖的中轴线延伸,每条所述分支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与相对应的所述出胶口,若干所述出胶口绕所述中轴线圆周均匀分布。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嘴尖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尖端部一体成型,所述尖端部和所述嘴尖本体沿所述嘴尖的中轴线的平行方向插接配合。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形成于其下端的凹槽,所述尖端部的上端嵌装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尖端部的下端向下凸伸出所述凹槽外并构成所述嘴尖的浇口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和所述尖端部的上端设置为相适配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尖端部的下端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无缝对接至所述第二外表面下端,且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共同构成一圆锥面。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述嘴尖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13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