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1708.5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2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欧欣;林家杰;张师斌;伊艾伦;周鸿燕;王成立;王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48 | 分类号: | H01L21/4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佟婷婷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底 柔性半导体 制备 复合薄膜 异质薄膜 刻蚀 异质复合结构 凹槽结构 腐蚀 单晶半导体薄膜 衬底表面 化学腐蚀 氧化层 光刻 半导体 薄膜 离子 剥离 覆盖 延伸 保证 | ||
1.一种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一异质复合结构,所述异质复合结构包括牺牲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牺牲衬底表面的异质薄膜,其中,所述牺牲衬底具有一刻蚀面,且所述牺牲衬底中形成有自所述刻蚀面向内延伸的凹槽结构,所述异质薄膜位于所述刻蚀面的表面;
2)提供一柔性衬底,将所述柔性衬底与所述异质薄膜远离所述刻蚀面的一侧相结合;
3)采用腐蚀工艺腐蚀所述牺牲衬底,以实现所述异质薄膜与所述牺牲衬底的分离,获得包括所述柔性衬底及所述异质薄膜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异质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提供一键合衬底,且所述键合衬底具有一离子注入面,并自所述离子注入面对所述键合衬底进行离子注入,以在所述键合衬底的预设深度处形成一缺陷层;
1-2)提供所述牺牲衬底,并将所述键合衬底的所述离子注入面与所述牺牲衬底的所述刻蚀面进行键合;以及
1-3)沿所述缺陷层剥离部分所述键合衬底,使所述键合衬底的一部分转移至所述牺牲衬底上,以获得包括所述牺牲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牺牲衬底表面的异质薄膜的所述异质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异质薄膜由转移至所述牺牲衬底上的所述键合衬底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进行所述键合的键合方式包括直接键合;所述直接键合的方式包括亲水性键合及疏水性键合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进行所述离子注入的方式包括氢离子注入、氦离子注入及氢氦离子共注入中的任意一种;步骤1-3)中,通过对步骤1-2)得到的结构进行退火处理,以沿所述缺陷层剥离部分所述键合衬底,其中,所述退火处理的方式包括低温退火与高温退火相结合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异质薄膜的材料包括Si、Ge、III-V族化合物、SiC、LiNbO3以及LiTaO3中的任意一种;步骤2)中,所述柔性衬底的材料包括聚二甲硅氧烷、聚酰亚胺、聚乙烯乙二醇、聚醚砜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凹槽结构的端部开口延伸至所述牺牲衬底的外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凹槽结构的形状包括条形、环形或不规则形;所述凹槽结构的深度介于10nm~5μ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凹槽结构包括若干个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第一凹槽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所述凹槽结构还包括若干个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第二凹槽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单元与所述第二凹槽单元交叉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黏附剂实现所述柔性衬底与所述异质薄膜远离所述刻蚀面的一侧的结合;所述的黏附剂包括苯丙环丁烯、聚二甲硅氧烷、紫外固化黏附层以及铟锡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腐蚀工艺包括采用腐蚀剂进行化学腐蚀的工艺,其中,所述腐蚀剂氢氟酸、BOE以及碱性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牺牲衬底包括支撑衬底层及氧化层,其中,所述凹槽结构形成于所述氧化层中,且步骤3)中,通过所述腐蚀工艺腐蚀所述氧化层,以实现所述异质薄膜与所述牺牲衬底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17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