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稻瘟病强优势籼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1763.4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1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红;李爱宏;吴云雨;肖宁;戴正元;刘广青;潘存红;周长海;余玲;黄年生;张小祥;季红娟;王闯;王志平;吴诗清;李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夏平 |
地址: | 225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瘟病 优势 籼稻 恢复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抗稻瘟病强优势籼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涉及以抗稻瘟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优势强、配合力好的籼稻恢复系亲本一(华占)作为抗稻瘟病基因供体亲本,以不抗稻瘟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优势强、配合力好的籼稻恢复系亲本二(辐恢838)作受体亲本,杂交,再以亲本一(华占)作轮回亲本回交一次,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亲本一(华占)含有的Pi2、Pi54、Pid3、Pita和Pib等抗稻瘟病基因,综合农艺性状选择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选育出新的抗稻瘟病强优势恢复系,进而与不同不育系配组,选育出抗稻瘟病优质高产杂交籼新稻组合,提高杂种一代的稻瘟病抗性,使其满足当前水稻生产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稻瘟病强优势籼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高产、优质、抗病是水稻重要的育种目标。杂交水稻作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被广泛应用和推广,为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近期由于推广品种不抗稻瘟病或抗性退化,限制了在生产上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杂交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满足水稻生产的需求。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威胁世界水稻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真菌类病害之一,全球每年由稻瘟病引起的稻谷减产达10%-30%。近40年来,由于亲本遗传基础狭窄和高致病性稻瘟病菌的多样性,稻瘟病已成为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近年来稻瘟病在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稻作区持续大爆发,更是给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则是防治此类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优势恢复系是杂交籼稻组合选育的重要种质基础,加强抗稻瘟病强优势恢复系选育,进而配制抗稻瘟病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是减轻稻瘟病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
有关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和克隆等相关研究,已有较多开展。自上世纪60年代Yamasaki和Kiyosawa(1966)首先报道了3个独立遗传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a、Pii和Pik以来,截止目前,至少报道了73个位点的88个主效抗性基因,其中27个被克隆(中国国家水稻基因数据库,http://www.ricedata.cn/gene;Ma et)。华占作为籼稻恢复系(国家水稻数据中心,http://www.ricedata.cn),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籼稻育种,配置的杂交组合对稻瘟病表现出良好抗性,而华占本身也对稻瘟病表现出广谱抗性,分子标记定位将华占含有的抗病基因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上Pi2/Pi9/Pi50基因区域,通过Pi2等位基因序列分析证明华占含有Pi2基因。本研究团队根据已经定位或克隆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信息,设计分子标记,检测到华占同时含有Pi54、Pid3、Pita和Pib等抗稻瘟病基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其对稻瘟病表现出广谱抗性。在现代育种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已经成为培育抗病品种的一种主要途径,能增加选择的可靠性、减轻育种工作量和育种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稻瘟病强优势籼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稻瘟病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稻瘟病强优势籼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抗稻瘟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优势强、配合力好的籼稻恢复系(亲本一)作母本,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优势强、配合力好的籼稻恢复系(亲本二)作父本杂交,种植杂种一代F1,再以亲本一作轮回亲本,回交一次,收获BC1F1种子;
2)种植BC1F1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BC1F1群体中亲本一含有的抗稻瘟病基因,同时考察主要农艺性状,选择主要农艺性状优于轮回亲本、且含抗稻瘟病基因的单株,混收,获得BC1F2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1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方法
- 下一篇:一种藜麦的二元杂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