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血压监护的穿戴医疗组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3104.4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9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徐伟;凌中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兵魁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部气缸 血压监护 组合系统 穿戴 信号接收模块 充气袖套 接收模块 控制部件 气缸信号 医疗 气缸 信号发射模块 血压监测设备 发射模块 设置信号 伸出信号 数值监测 同步发送 佩戴 收缩 血压 身材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血压监测设备技术领域的用于血压监护的穿戴医疗组合系统,所述的用于血压监护的穿戴医疗组合系统的充气袖套(3)上部外表面设置上部气缸(4),充气袖套(3)下部外表面设置下部气缸(5),控制部件(6)内设置信号发射模块,所述的上部气缸(4)上设置上部气缸信号接收模块,下部气缸(5)上设置下部气缸信号接收模块,控制部件(6)设置为能够通过信号发射模块向上部气缸信号接收模块和下部气缸信号接收模块同步发送收缩信号或伸出信号的结构,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血压监护的穿戴医疗组合系统,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实现被测人员佩戴完成血压数值监测即获取,能够适用于不同身材被测人员,提高通用性,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压监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血压监护的穿戴医疗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再加上生活习惯不良,导致越来越多的成人受到高血压病症的影响。并且高血压病症有逐年年轻化的趋势。因此,为可靠对血压进行监控,许多家庭都常备有血压监测仪。而现有技术中的血压检测仪,需要检测人员对被测人员进行监控监测,而自行使用不便,并且血压监测仪通用性差,无法有效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不会影响血压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能够方便可靠实现被测人员佩戴完成血压数值监测即获取,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身材被测人员,提高通用性,降低成本的用于血压监护的穿戴医疗组合系统。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血压监护的穿戴医疗组合系统,所述的用于血压监护的穿戴医疗组合系统包括血压计本体,血压计本体通过连通管路与充气袖套连通,充气袖套上部外表面设置上部气缸,上部气缸一端与充气袖套上部位置一侧连接,上部气缸另一端与充气袖套上部位置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充气袖套下部外表面设置下部气缸,下部气缸一端与充气袖套下部位置一侧连接,下部气缸另一端与充气袖套下部位置另一侧连接,上部气缸和下部气缸分别与控制部件连接,血压计本体与充气袖套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控制部件设置在血压计本体上,控制部件内设置信号发射模块,所述的上部气缸上设置上部气缸信号接收模块,下部气缸上设置下部气缸信号接收模块,控制部件设置为能够通过信号发射模块向上部气缸信号接收模块和下部气缸信号接收模块同步发送收缩信号或伸出信号的结构。
所述的充气袖套左侧位置设置左侧气缸,左侧气缸一端与充气袖套左侧位置一侧连接,左侧气缸另一端与充气袖套左侧位置另一侧连接,充气袖套右侧位置设置右侧气缸,右侧气缸一端与充气袖套右侧位置一侧连接,右侧气缸另一端与充气袖套右侧位置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左侧气缸和右侧气缸分别与控制部件连接。
所述的左侧气缸上设置左侧气缸信号接收模块,右侧气缸上设置右侧气缸信号接收模块,控制部件设置为能够通过信号发射模块向左侧气缸信号接收模块和右侧气缸信号接收模块同步发送收缩信号或伸出信号的结构;所述的上部气缸、下部气缸、左侧气缸、右侧气缸设置为能够同步动作的结构。
所述的充气袖套包括袖套外层和袖套内层,袖套内层上部和袖套外层上部之间设置上部连接带Ⅰ和上部连接带Ⅱ,上部连接带Ⅰ靠近上部气缸一端部位,上部连接带Ⅱ靠近上部气缸另一端位置;充气袖套的袖套内层下部和袖套外层下部之间设置下部连接带Ⅰ和下部连接带Ⅱ,下部连接带Ⅰ靠近下部气缸一端部位,下部连接带Ⅱ靠近下部气缸另一端位置。
所述的充气袖套的袖套内层左侧和袖套外层左侧之间设置左侧连接带Ⅰ和左侧连接带Ⅱ,左侧连接带Ⅰ靠近左侧气缸一端部位,左侧连接带Ⅱ靠近左侧气缸另一端位置;所述的充气袖套的袖套内层右侧和袖套外层右侧之间设置右侧连接带Ⅰ和右侧连接带Ⅱ,右侧连接带Ⅰ靠近右侧气缸一端部位,右侧连接带Ⅱ靠近右侧气缸另一端位置。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31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