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5840.3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0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雅超;张涛;任泽阳;张进成;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335;H01L29/778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郝梦玲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inaln gan 电子 迁移率 晶体管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在衬底(101)上生长成核层材料,形成成核层;
S2、在所述成核层上以第一条件生长GaN,形成非极性缓冲层(103);所述第一条件为:基座温度范围为900~1100℃,反应室压强范围为9~11Torr,N源第一流量与Ga源第一流量比值范围为9:1~11:1;
S3、在所述非极性缓冲层(103)上以第二条件生长GaN,形成非极性沟道层(104);所述第二条件为:基座温度范围为900~1100℃,反应室压强范围为9~11Torr,N源第二流量与Ga源第二流量比值范围为9:1~11:1,且所述Ga源第二流量与所述Ga源第一流量的比值为1:9~1:11,所述N源第二流量与所述Ga源第一流量的比值为1:9~1:11;
S4、在所述非极性沟道层(104)上生长InAlN,形成非极性势垒层(105);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的生长条件为:基座温度范围为650~800℃,反应室压强范围为180~220Torr,N源第三流量与Al源的流量比值范围为75~92,所述N源第三流量与In源的流量比值范围为11~14;
S5、在所述非极性沟道层(104)和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内制作源极(106)和漏极(107),在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上制作栅极(108),得到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衬底(101)进行氮化处理,所述氮化处理的温度为828~10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
S41、在所述非极性沟道层(104)上生长AlN,形成插入层(1041);
S42、在所述插入层(1041)上生长InAlN,形成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的材料为In1-xAlxN,其中x范围为80%~8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包括:
S51、利用金属蒸发方法在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上淀积第一金属,退火处理所述第一金属,使所述第一金属下沉至所述非极性沟道层(104),形成源极(106)和漏极(107);
S52、刻蚀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所述非极性沟道层(104)和所述非极性缓冲层(103),形成隔离沟槽(1071);
S53、利用金属蒸发方法在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上淀积第二金属,形成栅极(10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上制作源极(106)、漏极(107)和栅极(108)之后还包括:
S6、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所述非极性势垒层(105)、源极(106)、漏极(107)和栅极(108)上淀积SiN,形成保护层(109);
S7、在所述保护层(109)上光刻互联开孔区,在所述互联开孔区制作金属互联层(110)。
7.一种非极性InAl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58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