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传动外喷射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6527.1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6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12 | 分类号: | F02C7/12;F02C6/00;F02C3/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平 风扇 涵道 喷射式发动机 喷管 冷却系统 发动机 轴传动 散热器 风扇设置 高效利用 机械传动 整体效率 冷却 喷射 余热 指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传动外喷射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风扇、透平A、透平B和喷管,所述风扇设置在涵道内,所述透平A设置在所述涵道内,在所述涵道内于所述风扇和所述透平之间设置散热器,所述喷管的喷射总体指向为所述透平B,所述风扇、所述透平A和所述透平B机械传动设置。本发明所公开的轴传动外喷射式发动机冷却系统能够高效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进而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轴传动外喷射式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耗功一般为发动机功率的5%到10%,如果能够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减少或完全消除这一部分耗功对发动机整体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发明一种能够利用发动机余能的新型发动机冷却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轴传动外喷射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风扇、透平A、透平B和喷管,所述风扇设置在涵道内,所述透平A设置在所述涵道内,在所述涵道内于所述风扇和所述透平A之间设置散热器,所述喷管的喷射总体指向为所述透平B,所述风扇、所述透平A和所述透平B机械传动设置。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风扇的动力轴上设置用于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结构。
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透平A的动力轴上设置用于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结构,和/或在所述透平B的动力轴上设置用于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结构。
方案4:在方案2或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用于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结构与发动机动力系统传动设置。
方案5:在方案1至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与发动机的排气道连通设置。
方案6:在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喷管的流体入口与发动机的排气道连通设置。
方案7:在方案1至3和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透平A经变速装置与所述透平B传动设置。
方案8:在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透平A经变速装置与所述透平B传动设置。
方案9: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透平A经变速装置与所述透平B传动设置。
方案10:在方案1至3和6和8和9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透平B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透平A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
方案11:在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透平B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透平A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
方案12: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透平B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透平A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
方案13:在方案7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透平B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透平A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涵道A和所述涵道B设为同一涵道的两个部分。
本发明中,所谓的“A与B传动设置”是指A和/或A的机械连接设置件与B和/或B的机械连接设置件传动设置。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和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公开的轴传动外喷射式发动机冷却系统能够高效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进而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6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