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及光发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7666.6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8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胡上;姚廷宇;白睿;陈学峰;姜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梓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5/042 | 分类号: | H01S5/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模式 激光 驱动 电路 发射 系统 | ||
1.一种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至少包括:
预驱动单元,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入信号得到预驱动信号,其中,所述预驱动信号与所述输入信号反相;
驱动单元,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及所述预驱动信号,所述预驱动信号控制所述输入信号推挽输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八NMOS管及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三NMOS管与所述第四NMOS管组成差分对,所述第三NMOS管及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相连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源连接第二参考电源负极;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正相输入信号、漏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连接基准电压、漏极连接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连接反相预驱动信号、漏极连接第二参考电源正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反相输入信号、漏极连接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漏极连接所述第八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八NMOS管的栅极连接正相预驱动信号、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参考电源正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的源极的连接端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驱动单元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流源、第一负载及第二负载;所述第一NMOS管与所述第二NMOS管组成差分对,所述第一NMOS管及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相连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源接第一参考电源负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正相输入信号、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负载后连接第一参考电源正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反相输入信号、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负载后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电源正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输出反相预驱动信号,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输出正相预驱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驱动单元的参考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参考电源负极,电流从所述驱动单元的参考电源正极流向所述预驱动单元的参考电源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参考电源正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预驱动单元的参考电源负极连接电源地,所述预驱动单元的参考电源正极及所述驱动单元的参考电源负极的电位介于所述电源电压与所述电源地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中所述输入信号及所述预驱动信号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一电平转换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模块为交流耦合模块。
7.一种光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系统至少包括:
均衡电路、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第三电流源及发光二极管;
所述均衡电路接收数据信号及时钟信号,根据所述数据信号及所述时钟信号产生补偿所述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的均衡信号;
所述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连接于所述均衡电路的输出端,根据所述均衡电路的输出信号产生相应的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二极管产生相应的光信号;
所述第三电流源连接于电源电压与所述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之间;
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混合模式的激光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电源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梓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光梓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76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声光相互作用的激光光源
- 下一篇:一种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聚焦输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