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识别红绿灯感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8383.3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5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安社;赵瑛琳;李元哲;李东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内蒙古科技信息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8G1/095 | 分类号: | G08G1/095;G08G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绿灯 计数器 人脸识别器 感应装置 红绿灯感应 计数数据 人脸识别 控制器 人流量 交通信号 控制指令 过马路 阈值时 发送 输出 安全 | ||
一种人脸识别红绿灯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绿灯本体,所述感应装置本体设置在用于指示交通信号的红绿灯的外侧,所述感应装置本体包括:人脸识别器,设置在所述感应装置本体的上侧,用于识别感应所述过马路的行人;计数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器,用于对所述人脸识别器中感应到的所述行人进行计数,并输出第一计数数据;控制器,连接所述计数器,于所述计数器内设定第一阈值,当所述第一计数数据到达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红绿灯发送用于改变所述红绿灯当前状态的控制指令。该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合理,更安全,能判断道路上的人流量的大小,并且根据人流量的大小来改变红绿灯变化的频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红绿灯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行人交通安全与交通拥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十字路口,人流量大的地方,人流过马路的时长与红绿灯时长往往不匹配。为减少行人的排队时间,减小行人车祸发生的概率,减轻交通的负担和压力,人脸识别红绿灯感应装置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红绿灯感应装置。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些问题,现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红绿灯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装置本体,所述感应装置本体设置在用于指示交通信号的红绿灯的外侧,所述感应装置本体包括:人脸识别器,设置在所述感应装置本体的上侧,用于感应所述过马路的行人;计数器,连接所述感应器,用于对所述人脸识别器中感应到的所述行人进行计数,并输出第一计数数据,并输出第一计数数据;控制器,连接所述计数器,于所述计数器内设定第一阈值,当所述第一计数数据到达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红绿灯发送用于改变所述红绿灯当前状态的控制指令。
优选地,感应装置本体内还连接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器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变换参数对非公开人脸数据集进行不可逆的模糊化处理;将模糊化处理后的非公开人脸数据集上传到终端。另外,感应装置本体1与红绿灯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合理,能判断道路上的人流量的大小,并且根据人流量的大小来改变红绿灯变化的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人脸识别红绿灯感应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人脸识别红绿灯感应装置,包括感应装置本体1,感应装置本体1设置在用于指示交通信号的红绿灯2的外侧,感应装置本体1包括:
人脸识别器,设置在所述感应装置本体的上侧,用于感应所述过马路的行人;计数器,连接所述感应器,用于对所述人脸识别器中识别感应到的所述行人进行计数,并输出第一计数数据;控制器,连接所述计数器,于所述计数器内设定第一阈值,当所述第一计数数据到达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红绿灯发送用于改变所述红绿灯当前状态的控制指令。感应装置本体内还连接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器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变换参数对非公开人脸数据集进行不可逆的模糊化处理;将模糊化处理后的非公开人脸数据集上传到终端。而且模糊化处理后的人脸数据用户肉眼无法进行分辨,因此在对非公开人脸数据进行上传的过程中,既排除了泄密风险,也为专业人员的技术分析提供数据信息。另外,感应装置本体1与红绿灯固定连接在一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内蒙古科技信息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内蒙古科技信息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8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