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含盐废水强化固体废弃物矿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8855.5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6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蓉;王晓龙;王琪;何忠;肖天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62 | 分类号: | B01D53/62;B01D53/8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废水 强化 固体 废弃物 二氧化碳 方法 | ||
1.一种采用含盐废水强化固体废弃物矿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的装置包括进料单元、进气单元、反应单元和分离循环单元,其中:进料单元包括原料仓(1)、干燥器(2)、第一螺旋给料机(3)和第二螺旋给料机(4);进气单元包括气体混合器(5);反应单元包括气流床反应器(6)和气流床反应器(6)上多处设置的炉内增湿喷嘴;分离循环单元包括布袋除尘器(10)和引风机(11);
具体连接关系如下:原料仓(1)出口与干燥器(2)上端入口相连接,干燥器(2)下端出口与第一螺旋给料机(3)入口连通,第一螺旋给料机(3)出口与气流床反应器(6)底部的文丘里管入口相连通;未脱除CO2烟气(12)与气体混合器(5)上端入口相连通,水定量泵I(14)出口与气体混合器(5)下端入口连通,气体混合器(5)上端出口与气流床反应器(6)入口即顶部的文丘里管连通,将增湿后的烟气带入气流床反应器(6)进行矿化反应;水定量泵II(15)出口与气流床反应器(6)上多处设置的炉内增湿喷嘴连通,将水喷入气流床反应器(6)内提高矿化反应脱除CO2效率;气流床反应器(6)下端出口与布袋除尘器(10)右侧入口相连通,布袋除尘器(10)下端固体出口与第二螺旋给料机(4)入口相连通,第二螺旋给料机(4)出口与气流床反应器(6)底部的文丘里管入口相连通,将从布袋除尘器(10)分离得到的固体原料返回气流床反应器(6);布袋除尘器(10)上端气体出口与引风机(11)相连通,引风机(11)出口与大气相连通,将脱除CO2后烟气(13)排出;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预处理:矿化原料固体废弃物经过原料仓(1)进行加湿后进入干燥器(2)进行干燥预处理;
第二步:原料进入反应器:预处理后的矿化原料固体废弃物通过第一螺旋给料机(3)输送入风总管,由风携带进入气流床反应器(6)内;
第三步,烟气配湿:用于配湿的含盐废水通过水定量泵I(14)与未脱除CO2烟气(12)一起注入气体混合器(5),通过改变水定量泵I(14)流量来调节配湿量;
第四步,烟气进入反应器:从气体混合器(5)出来的配湿后的烟气从气流床反应器(6)顶部的文丘里管进入气流床反应器(6)内;
第五步,增湿矿化反应:第二步进入气流床反应器(6)的矿化原料固体废弃物与第四步进入气流床反应器(6)的烟气进行矿化反应脱除烟气中的CO2,从水定量泵II(15)出来的含盐废水通过气流床反应器(6)上多处设置的炉内增湿喷嘴进入气流床反应器(6),使烟气与原料快速流化反应,矿化反应中气流床反应器(6)内配湿量通过改变水定量泵II(15)流量来调节;
第六步,气固分离:气流床反应器(6)顶部的脱除CO2后烟气(13)以及反应后的原料先经过降温,然后进入布袋除尘器(10)进行气固分离;
第七步,烟气排出:气固分离后的脱除CO2后烟气(13)经引风机(11)引出室外;
第八步,固体返料:气固分离后的固体原料下落收集到布袋除尘器(10),经第二螺旋给料机(4)返回到气流床反应器(6)内继续反应;
采用烟气分析仪在线分析脱除CO2后烟气(13)中二氧化碳浓度,出口二氧化碳浓度越低说明反应效果越好;
所述第三步和第五步所述的含盐废水为地下卤水、海水、盐田废水或工业废水;
所述第三步烟气配湿中含盐废水的质量与烟气的体积之比为10~1000g/Nm 3;
所述第五步增湿矿化反应中含盐废水的质量与烟气的体积之比为40g/ Nm 3;所述第五步矿化反应温度为450~650℃;
所述第二步进入气流床反应器(6)的矿化原料固体废弃物质量与第四步进入气流床反应器(6)的烟气体积之比为600~1000g/ Nm 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含盐废水强化固体废弃物矿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化原料固体废弃物为粉煤灰、电石渣或钢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含盐废水强化固体废弃物矿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矿化反应温度为6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88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