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9164.7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3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丛宁;杨盛际;杨明;玄明花;岳晗;张粲;王灿;陈亮;赵德涛;王磊;陈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电路 及其 驱动 方法 显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进行驱动时无法兼顾高亮度和高对比度两种模式的问题。本发明的像素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二驱动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数据端、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二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数据端,第一极连接第二电源端,第二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像素电路、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一种显示基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路中,一般利用驱动晶体管(如硅基驱动晶体管)去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最简单的电路可理解为驱动晶体管与有机发光二极管串联在电源与地之间(以有机发光二极管阳极与驱动晶体管连接,阴极接地为例),二者等效为两个电阻,其中驱动晶体管的等效电阻可变,故可通过调整驱动晶体管的等效电阻来改变其分压,也就是改变OLED阳极电压,其中驱动晶体管电阻受到其栅源电压差的电压差影响。
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亮度与其两极的电压差之间呈曲线关系。其中,通常通过改变驱动晶体管栅极的电压(实际为栅源电压差)可改变有机发光二极管阳极的电压,从而间接地调整有机发光二极管阴阳两极之间的电压差(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阴极接地),也就是调整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但是,由于驱动晶体管三极之间的最大承受压差有限,故其源漏两极之间的电压差的调整范围是有限的(即驱动晶体管的分压是有限的),在电源电压固定的情况下,会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阳两极的电压差的变化范围有限。
根据OLED的发光亮度与其阴阳两极的电压差的关系曲线,对应与高亮度和高对比度两种不同模式,OLED阴阳两极之间的电压差的变化区间是不同的。例如高亮度模式下,OLED阴阳两极的电压差在A-B范围内变化,高对比度模式下,OLED阴阳两极的电压差在C-D范围内变化。如果要同时满足高亮度和高对比两种显示效果,则在电源电压固定的情况下,OLED阴阳两极之间的电压差的变化幅度很大,驱动晶体管源漏两极之间的电压差的变化幅度也将变得更大,存在驱动晶体管被击穿的风险。因此,容易理解,常规设计中,两种模式下的电源电压是不一样的,这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只能处于一种模式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部分解决对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驱动时无法兼顾高亮度和高对比的问题,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二驱动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数据端、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二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
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数据端,第一极连接第二电源端,第二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
可选地,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
所述第一复位单元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和第一复位信号端,用于在第一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的电压进行复位;
所述第二复位单元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和第二复位信号端,用于在第二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的电压进行复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复位单元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二复位单元包括第二复位晶体管;
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复位信号端,第一极连接初始电压提供端,第二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
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复位信号端,第一极连接初始电压提供端,第二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91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