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由基光产物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0831.3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2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展峰;张向平;李凡;赵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J49/00 | 分类号: | H01J49/00;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1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基 产物 测试 方法 | ||
1.一种自由基光产物测试方法,自由基光产物测试装置包括激光器(1)、液滴喷射器(2)、真空腔(3)、离子聚束器I(4)、离子聚束器II(5)、离子聚束器III(6)、离子聚束器IV(7)、四极杆(8)、探测器(9)、真空泵组I(10)、真空泵组II(11)、真空泵组III(12)和电离装置,xyz为三维空间坐标系,所述真空腔(3)具有起始端和末端,在真空腔(3)内,从起始端至末端依次具有进样腔(3-1)、漂移腔I(3-2)、漂移腔II(3-3)、缓冲腔(3-4)和碰撞腔(3-5),所述进样腔(3-1)、缓冲腔(3-4)和碰撞腔(3-5)分别连接有真空泵组III(12)、真空泵组II(11)和真空泵组I(10);所述离子聚束器I(4)、离子聚束器II(5)、离子聚束器III(6)、离子聚束器IV(7)和四极杆(8)均位于所述真空腔(3)内,离子聚束器I(4)连接于进样腔(3-1)和漂移腔I(3-2)之间,离子聚束器II(5)连接于漂移腔I(3-2)和漂移腔II(3-3)之间,离子聚束器III(6)连接于漂移腔II(3-3)和缓冲腔(3-4)之间,离子聚束器IV(7)连接于缓冲腔(3-4)和碰撞腔(3-5)之间,四极杆(8)位于碰撞腔(3-5)内;所述液滴喷射器(2)连接于进样腔(3-1),所述进样腔(3-1)中安装有电离装置,进样腔(3-1)侧面腔壁具有小孔,液滴喷射器(2)喷射出的液滴能够通过所述小孔进入进样腔(3-1)并在所述电离装置的作用下形成离子包,继而在真空泵组III(12)的作用下形成离子束流,所述进样腔(3-1)具有窗口,激光器(1)发射的激光能够通过所述窗口进入真空腔(3);所述探测器(9)连接碰撞腔(3-5),碰撞腔(3-5)的腔壁具有通孔,碰撞腔(3-5)中的离子束流能够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探测器(9);缓冲腔(3-4)具有缓冲气体入口,漂移腔II(3-3)具有漂移载气入口;离子聚束器I(4)、离子聚束器III(6)和离子聚束器IV(7)均分别由二十个厚度为0.4毫米的环形电极组成,相邻环形电极间隔为0.5毫米,所述二十个环形电极内径均为沿z正方向从四十五毫米线性减少至二毫米,每个环形电极之间分别串联有100千欧的电阻;液滴喷射器(2)包括质量流量控制器(2-1)、进液管(2-2)、腔体(2-3)、储液池(2-4)、驱动器I(2-5)、驱动器II(2-6)和喷射口(2-7),所述腔体(2-3)为圆柱形,腔体(2-3)内具有所述储液池(2-4)和喷射口(2-7),所述储液池(2-4)为圆柱形,储液池(2-4)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分别连接有驱动器I(2-5)和驱动器II(2-6),当驱动器I(2-5)和驱动器II(2-6)工作时,所述储液池(2-4)的容积能产生微小变化,所述喷射口(2-7)的孔径范围为四十至四百微米,所述储液池(2-4)容积范围为四至八毫升,质量流量控制器(2-1)的出口端通过进液管(2-2)连接储液池(2-4)、入口端连接有样品溶液储液罐;离子聚束器II(5)中具有沿z正方向依次排列的不同孔径的环形电极,所述环形电极厚度为0.4毫米、且相邻环形电极之间间隔为0.5毫米,离子聚束器II(5)依次具有五段,分别是段I(5-1)、段II(5-2)、段III(5-3)、段IV(5-4)和段V(5-5);段I(5-1)由七个内径均为50毫米的环形电极组成,段II(5-2)由八个环形电极组成,所述八个环形电极的内径沿z正方向依次分别为45毫米、40毫米、35毫米、33毫米、30毫米、27毫米、24毫米和21毫米,段III(5-3)由三个环形电极组成,所述三个环形电极的内径沿z正方向依次分别为28毫米、33毫米和38毫米,段IV(5-4)由五个内径均为50毫米的环形电极组成,段V(5-5)由六个环形电极组成,所述六个环形电极的内径沿z正方向依次分别为46毫米、42毫米、38毫米、34毫米、30毫米和26毫米,离子聚束器II(5)中具有抽取栅格(5-6)、囚禁栅格(5-7)、进入栅格(5-8)和射流干扰器(5-9),进入栅格(5-8)、囚禁栅格(5-7)和抽取栅格(5-6)沿z正方向依次位于段IV(5-4)内,射流干扰器(5-9)位于段I(5-1)内;段I(5-1)能够接收快速发散的自由离子束流,段II(5-2)能够将离子聚焦,段III(5-3)、段IV(5-4)和段V(5-5)组成的空间能够用于囚禁离子,段V(5-5)为最终的离子汇聚区域且具有离子的出口,
其特征是:所述一种自由基光产物测试方法的步骤如下:
一.将氦气通入漂移腔II(3-3),将氮气通入缓冲腔(3-4),流量值为80SCCM;
二.控制质量流量控制器(2-1),将待测样品溶液注入储液池(2-4),流量值为0.02至0.2毫升/分钟;
三.分别开启驱动器I(2-5)和驱动器II(2-6),工作模式一,驱动器I(2-5)和驱动器II(2-6)的振动频率一致,振动频率值为0.8至1.5kHz;工作模式二,驱动器I(2-5)和驱动器II(2-6)的振动频率不一致,驱动器I(2-5)的振动频率值为0.7至1.0kHz,驱动器II(2-6)的振动频率值为1.3至1.6kHz;
四.液滴喷射器(2)喷射出的液滴进入真空腔(3),并在所述电离装置的作用下形成离子包,继而在真空泵组III(12)的作用下形成离子束流,离子束流通过离子聚束器I(4)到达离子聚束器II(5);
五.分别调节施加在抽取栅格(5-6)、囚禁栅格(5-7)和进入栅格(5-8)上的电势,使得离子束流中的一部分离子被囚禁在离子聚束器II(5)的段IV(5-4)中;
六.激光器(1)发射的激光射入段IV(5-4)并照射到离子上,发生光反应并产生光产物;
七.分别调节施加在抽取栅格(5-6)、囚禁栅格(5-7)和进入栅格(5-8)上的电势,使得光产物中的带电粒子从离子聚束器II(5)的段V(5-5)射出,并依次通过离子聚束器III(6)、离子聚束器IV(7)和四极杆(8)后最终进入探测器(9);
八.分析探测器(9)采集的数据,得到自由基的光反应产物的相关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08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