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方法及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3794.1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樊运新;彭新平;李辉;许良中;邹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B61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控制 紧急 牵引 电路 方法 列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通过第一方向识别硬线和第二方向识别硬线能够确定列车的行进方向;通过占用识别硬线可以确定列车的占用编组;通过第一转向识别硬线和第二转向识别硬线可以识别各动力车的牵引电机转向与占用动力车的牵引电机转向的关系。因此,无论列车采用何种编组形式、编组是否固定,应用本紧急牵引电路,都可以综合列车的行进方向、列车的占用编组和各动力车的牵引电机转向与占用动力车的牵引电机转向的关系对应控制各动力车的牵引电机工作,使之与实际运行方向匹配,从而有效提升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的适用性。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方法和一种列车,效果如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方法及列车。
背景技术
列车正线运行时,旅客发运密度很大,时间间隔很短,一旦出现列车故障堵塞线路问题,将极有可能造成后续车辆大面积晚点,给乘客出行和各大路局运营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在现有技术中,为避免因列车故障堵塞线路而导致后续车辆大面积晚点的问题,列车产品需要设置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以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异常的情况下应急运行。但是,目前的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一般基于在重联电缆中行进方向信号的交叉来实现方向识别,以对应控制各动力车的牵引电机工作,只适用于采用对称的编组形式(如,对于一列8节编组的列车来讲,1-4节与8-5节对称布置),且编组固定的动力分散列车。而对于非对称形式的动车组列车来讲,尤其在编组不固定情况下,动力车内部牵引电机转动方向随着动力车在编组中的位置变化而不同,列车在向前行进时,有的动力车内部牵引电机可能正转,而有的动力车内部牵引电机可能反转,因而无法再基于在重联电缆中进行方向信号的固定交叉来实现方向识别,导致现有的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不再适用。
因此,如何提升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的适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方法及列车,能够提升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的适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包括:
均接入各控制车的控制系统和各动力车的控制系统的第一方向识别硬线和第二方向识别硬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识别硬线与各所述控制车的第一司机室开关的第一触点和各所述动力车的第二司机室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第二方向识别硬线与各所述第一司机室开关的第一触点和各所述第二司机室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
依次接入目标控制车的占用开关、目标动力车的控制系统、所述目标动力车的占用开关和所述目标动力车的控制电源的占用识别硬线,其中,所述目标控制车和所述目标动力车在同一编组内;
接入当前动力车的控制电源的第一转向识别硬线和接入当前动力车的控制系统的第二转向识别硬线,其中,所述第二转向识别硬线包括尾部转向识别硬线和头部转向识别硬线,所述当前动力车的所述第一转向识别硬线与相邻动力车的所述头部转向识别硬线或所述相邻动力车的所述第一转向识别硬线连接,所述当前动力车的所述第二转向识别硬线与所述相邻动力车的所述头部转向识别硬线或所述相邻动力车的所述尾部转向识别硬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接入所述占用识别硬线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则对应的,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目标控制车的占用开关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均与所述目标动力车的占用开关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目标动力车的控制电源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二极管;
则对应的,所述当前动力车的所述第一转向识别硬线接入所述当前动力车的控制电源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37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撒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机车
- 下一篇:铁路特种车辆辅助供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