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清香味的安全泡泡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4480.3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5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明;吴水金;黄惠明;周龙生;郑开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蔗麻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3H33/28 | 分类号: | A63H33/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3005 福建省漳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泡液 清香味 制备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食品级苯甲酸 薄荷 茶皂素 清凉感 水提液 重量份 薏苡仁 甘油 安全 白糖 泡泡 配方 无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清香味的安全泡泡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泡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皂素1‑10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10份、香茅纯露20‑40份、薄荷纯露10‑20份、薏苡仁水提液10‑20份、食品级苯甲酸钠1‑5份、白糖1‑3份和甘油1‑4份。采用这种配方制备的泡泡液,具有清香味、安全、无毒、清凉感,泡泡多且持久,颜色丰富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泡泡液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清香味的安全泡泡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泡液是儿童的重要玩具之一,主要通过泡泡枪、泡泡棒等产生泡泡,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必然接触到泡泡,因此,泡泡液的无毒无害是消费者关心的重要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以做成吹泡泡用的水,工厂化生产的泡泡溶液主要是由椰子油、烧碱、聚乙烯醇、甘油和香料等化学原料制成,其中的化学成分、碱性成分会腐蚀儿童皮肤,其中的香精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吸入或粘到食物上对儿童健康也会有危害。家庭自制的泡泡液,主要是用洗衣粉、洗衣液、洗洁精及肥皂等,加入适当的水制成,这种泡泡液在使用过程中,也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安全的泡泡液,是对于儿童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这种张力是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其中起作用的就是表面活性剂;由于水分子蒸发时,泡泡表面极易破裂,为了泡泡持久不易破裂,起作用的就是吸湿剂甘油。为了让泡泡在空气中飘飞的过程中,真有香味,因此会添加一些香精成分。具有天然香气成分的安全泡泡的制备,在原材料的选用上主要采用无毒无害的表面活性剂、可食用的甘油及天然植物纯露,混合开成具有清香味的安全泡泡溶液,添加的天然植物纯露,无毒无害,具有清香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菌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清香味的安全泡泡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泡泡液安全,无毒无害,具有清香味,并且泡泡持久不易破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清香味的安全泡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皂素1-10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10份、香茅纯露20-40份、薄荷纯露10-20份、薏苡仁水提液10-20份、食品级苯甲酸钠1-5份、白糖1-3份和甘油1-4份。
优选的,所述的具有清香味的安全泡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皂素5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6份、香茅纯露30份、薄荷纯露15份、薏苡仁水提液15份、食品级苯甲酸钠3份、白糖2份和甘油2份。
所述的香茅纯露的制备方法为:将香茅叶清洗干净后,切碎,放入蒸馏锅中,按料液比为1g:1ml的比例加水,100℃蒸馏2h,制得香茅纯露。
所述的薄荷纯露的制备方法为:取薄荷叶,清洗干净后,按料液比为1g:1ml的比例加水,100℃蒸馏2h,制得薄荷纯露。
所述的薏苡仁水提液的制备方法为:取薏苡仁,用粉碎机粉碎,加入4-6倍质量的水,在90℃-100℃浸提3-5h后,浓缩至含固量为50-65%的水提液。
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具有清香味的安全泡泡液的方法:先在玻璃容器中加入香茅纯露、薄荷纯露、薏苡仁水提液,再依次加入茶皂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边搅拌边加热至60-70℃,再加入甘油、白糖,最后加入食品级苯甲酸钠,至所有物质全部溶解,即得泡泡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选用的表面活性剂为无毒无害的安全的茶皂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增加的香味、抑菌成份为天然的植物成分香茅纯露和薄荷纯露;薏苡仁含有脂肪酸、多糖类以及氨基酸等多种亲水、亲油化合物,具有两亲性,其可以减缓水分子的蒸发,从而使泡泡更为持久,不易破裂;
2)香茅和薄荷纯露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香味成份适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蔗麻研究中心),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蔗麻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4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