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热管散热的集装箱围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4558.1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6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颖;关骐漫;刘娓;刘浩;申妍;吴喆;刘宵莉;张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热管 散热 集装箱 围护结构 | ||
1.一种利用热管散热的集装箱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包覆集装箱的顶部、底部和相对的两个侧面,平均日照时间较长的一侧面为向阳侧,平均日照时间较短的一侧面为背阳侧,所述围护结构包括热管散热模块,所述热管散热模块分别内置在集装箱的背阳侧围护结构的内外壁面、顶部围护结构的外壁面、向阳侧围护结构的内壁面和底部围护结构的内壁面;所述热管散热模块包括蒸发段(1)和冷凝段(2),所述蒸发段(1)置于围护结构内壁面,所述冷凝段(2)置于围护结构外壁面;所述蒸发段(1)包括蒸发段热管(301)、包覆在围护结构内壁面的内侧板(4)和包覆在蒸发段热管(301)周围的导热材料(6),冷凝段(2)包括冷凝段热管(302)、包覆在围护结构外壁面的外侧板(5)和包覆在冷凝段热管(302)周围的导热材料(6),所述蒸发段(1)和冷凝段(2)之间的围护结构由绝热材料(7)制成,所述蒸发段热管(301)与冷凝段热管(30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热管散热模块的围护结构的每一个侧面的面积与该侧面围护结构的总面积之比为0.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散热模块包括四个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第一模块,包括平铺在集装箱底部围护结构内壁面的第一蒸发段(101),竖向紧贴集装箱背阳侧围护结构外壁面下部设置的第一冷凝段(201);第二模块,包括竖向紧贴集装箱背阳侧围护结构内壁面下部设置的第二蒸发段(102),竖向紧贴集装箱背阳侧围护结构外壁面上部设置的第二冷凝段(202);第三模块,包括竖向紧贴集装箱的背阳侧围护结构内壁面上部设置的第三蒸发段(103),水平铺设在靠近所述第三蒸发段(103)的集装箱顶部围护结构的外壁面的第三冷凝段(203);第四模块,包括竖向紧贴集装箱的向阳侧围护结构内壁面上部设置的第四蒸发段(104),水平铺设在靠近所述第四蒸发段(104)的集装箱顶部围护结构的外壁面的第四冷凝段(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蒸发段(101)靠近背阳侧的一端高于远离背阳侧的一端;第三冷凝段(203)靠近背阳侧的一端低于远离背阳侧的一端;第四冷凝段(204)靠近向阳侧的一端低于远离向阳侧的一端,高度差不小于蒸发段热管(301)或者冷凝段热管(302)长度的千分之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散热模块中的蒸发段热管(301)和冷凝段热管(302)为分离式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散热模块的第一蒸发段(101)第二蒸发段(102)、第三蒸发段(103)、第四蒸发段(104)分别与相应的第一蒸发段上联箱(1011)、第二蒸发段上联箱(1021)、第三蒸发段上联箱(1031)、第四蒸发段上联箱(1041)和第一蒸发段下联箱(1012)、第二蒸发段下联箱(1022)、第三蒸发段下联箱(1032)、第四蒸发段下联箱(1042)相连;第一冷凝段(201)、第二冷凝段(202)、第三冷凝段(203)、第四冷凝段(204)与第一冷凝段上联箱(2011)、第二冷凝段上联箱(2021)、第三冷凝段上联箱(2031)、第四冷凝段上联箱(2041)和第一冷凝段下联箱(2012)、第二冷凝段下联箱(2022)、第三冷凝段下联箱(2032)、第四冷凝段下联箱(2042)相连,第一蒸发段上联箱(1011)、第二蒸发段上联箱(1021)、第三蒸发段上联箱(1031)、第四蒸发段上联箱(1041)和第一冷凝段下联箱(2012)、第二冷凝段下联箱(2022)、第三冷凝段下联箱(2032)、第四冷凝段下联箱(2042)通过液体下降管(8)相连,第一蒸发段下联箱(1012)、第二蒸发段下联箱(1022)、第三蒸发段下联箱(1032)、第四蒸发段下联箱(1042)和第一冷凝段上联箱(2011)、第二冷凝段上联箱(2021)、第三冷凝段上联箱(2031)、第四冷凝段上联箱(2041)通过蒸汽上升管(9)相连,液体下降管(8)置于围护结构的外壁面,蒸汽上升管(9)置于围护结构的内壁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45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务器冷却浸没式液冷组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制器减震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