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冰箱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4916.9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9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绍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23/00;F25B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冰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冰箱,包括制冷机与储藏室,所述制冷机采用室温推移活塞脉管制冷机,所述室温推移活塞脉管制冷机包括用于产生冷量的冷量换热器,所述冷量换热器与吸热热管连接,所述吸热热管部分置于储藏室内,所述吸热热管用于将冷量换热器的冷量传输至储藏室内。从储藏室回来的蒸汽在冷量换热器中冷凝然后经出液管流出在吸热管中吸热后变为蒸汽,从而保持储藏室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冷量换热器在上方,散热器在下的空间布置,并用热管传输热量,解决了热量传输问题,可以实现低温制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冰箱。
背景技术
低温冰箱可用来储存食品、生物样品、疫苗等,温度比常规的冰箱低,如果采用复叠式制冷机则结构复杂,混合工质制冷机虽然简单,但工质的配比要求十分严格。工质在不同温区停留的多少则影响性能。采用斯特林制冷机则没有这样的困难,但斯特林制冷机由低温下的运动部件,可靠性降低,特别是疫苗的存储,要求高度可靠,因此也没有普及。室温推移活塞脉管制冷机具有与卡诺制冷机一样的理论效率,同时与普通脉管制冷机一样,没有低温下的运动部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是一种新型的脉管制冷机,可作为低温冰箱的一种理想冷源。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与低温冰箱结合,特别是冷量的传输。脉管制冷机的特点是制冷量集中在冷头上,而冷头又很小,大功率的制冷量下传热面积太小,冷量传输困难。
中国专利CN107289705A公布了一种低温冰箱,包括箱体和制冷系统,箱体分为冷冻室、速冻室和机械室,制冷系统包括低温制冷机以及分别将制冷机制取的冷量传输到冷冻室和速冻室的第一热管传热系统和第二热管传热系统。第一热管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根回路热管、导冷板和传热模块。每根回路热管的补偿器表面贴电加热片控制其工作温度。传热模块有三种实施方式,传热模块(Ⅰ)为至少一根重力虹吸热管;传热模块(Ⅱ)为至少一根槽道热管;传热模块(Ⅲ)包括至少一根重力虹吸热管和至少一根槽道热管。第二热管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根槽道热管。其采用的回路热管结构设置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低温冰箱。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低温冰箱,包括制冷机与储藏室,所述制冷机采用室温推移活塞脉管制冷机,所述室温推移活塞脉管制冷机包括用于产生冷量的冷量换热器,所述冷量换热器与吸热热管连接,所述吸热热管部分置于储藏室内,所述吸热热管用于将冷量换热器的冷量传输至储藏室内。
优选地,所述吸热热管包括出液管、回汽管及吸热管,所述出液管、回汽管均与冷量换热器相连,所述吸热管连接在出液管与回汽管之间,且所述吸热管置于储藏室内。
从储藏室回来的蒸汽在冷量换热器中冷凝然后经出液管流出在吸热管中吸热后变为蒸汽,从而保持储藏室温度。
优选地,所述吸热热管上设置有吸热热管气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热热管气库设置在回汽管上。当然,热管气库也可设置在吸热热管的其他地方。
进一步优选地,在吸热热管气库与回汽管之间设置有气库阀门。
由于低温冰箱的温度很低,从常温到低温的温差很大,为了保持吸热热管的工作压力,需要设置一个吸热热管气库控制工作压力。
吸热热管气库的大小使吸热热管在低温冰箱不工作时的压力小于许可压力,在工作时有足够的液体在吸热热管内。
所述室温推移活塞脉管制冷机还包括用于对制冷机散热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散热热管连接,所述散热热管用于将散热器处的热散掉。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热管包括出汽管、回液管及散热管,所述出汽管与回液管均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管连接在出汽管与回液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散热管包括水平散热管与垂直散热管,所述水平散热管与垂直散热管外加翅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49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