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酸液态肥及其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955814.9 申请日: 2018-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8610097B 公开(公告)日: 2021-03-16
发明(设计)人: 李学贤;罗惠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5C11/00 分类号: C05C11/00;A01C21/00;A01G22/2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氨基酸 液态 及其 玉米 种植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氨基酸液态肥及其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液态肥,所述氨基酸液态肥包含氨基酸和余量的水,所述氨基酸为精氨酸或谷氨酰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玉米种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玉米喷施所述氨基酸液态肥。本发明还提供了氨基酸为精氨酸和/或谷氨酰胺在改善玉米灌浆效果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氨基酸液态肥配方简单,使用方便,肥效显著,用于种植玉米可以全面改善玉米的灌浆效果,尤其是显著改善玉米穗表型(包括籽粒饱满度提高、穗轴长度增加、籽粒数增加和秃尖现象减轻),提高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类胡萝卜素浓度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酸液态肥及其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肥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引领中国农业领域发展方向的专家们提出的“我国化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报告,促进了我国对中、微量元素肥料、新型肥料和环保农业的重视(李勇,于广武,李晓冰,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前景分析[J].化肥工业,2013,40(4):1-3.)。此后,出现了大量针对多元复合肥效的研究。

为了让多种元素同时施用的效果大于分别施用的效果,就必须解决中、微量元素间的拮抗问题及各元素受土壤pH影响从而降低了植物吸收利用的问题。由于氨基酸不受土壤pH及其他离子影响,因此常被用作微量元素的螯合剂(邵建华,马晓鑫.氨基酸微肥的生产和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9):40-42;王晨,刘朝,马婧等.叶面喷施氨基酸锌复合物对水稻产量性状和锌吸收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4):118-123.)。

然而,目前已知的氨基酸多达500多种(Wagner I,Musso H.New NaturallyOccurring Amino Acids[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0,22(11):816-828.),并且目前肥料中使用的氨基酸多为复合氨基酸(包含多种氨基酸)而非单一氨基酸。早在1997年,就有研究发现混合氨基酸肥效被认为高于等氮量的单种氨基酸(许玉兰,刘庆城.氨基酸肥效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7(2):1-6.)。

玉米(Zea mays L.)在全球粮食和能源消耗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生育阶段,灌浆直接影响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此外,玉米秃尖现象在大田生产中普遍存在,秃尖现象不仅造成了营养消耗,而且减少籽粒数量,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影响。玉米秃尖主要由雌穗小花败育或小花授精后未能正常灌浆而成败育籽粒所致(唐祈林,荣廷昭,黄玉碧.玉米秃尖的研究Ⅱ.玉米雌穗不同部位小花、籽粒的分化发育时期[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2):162-166.)。有的学者通过玉米品种、地力条件、种植密度和气候因素等宏观尺度研究玉米秃尖产生的原因(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等.玉米秃尖原因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2007(6):20-22.),有的研究试图建立激素水平(唐祈林,荣廷昭.玉米秃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J].核农学报,2007,21(4):366-368.)、植物维管束(何启平,董树亭,高荣岐.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的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2007,33(7):1187-1196.)与玉米秃尖间的关联,有的学者从遗传和分子基础上剖析玉米秃尖现象(才源,李凯,姜涛,等.玉米秃尖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及SSR标记[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37(1):6-13.)。前人的研究更多的是对玉米秃尖原因的初步探究,并未能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具体实际可操作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例如玉米秃尖现象等问题,以期提高玉米的产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氨基酸液态肥,其中,所述氨基酸液态肥包含氨基酸和余量的水,所述氨基酸为精氨酸或谷氨酰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向玉米喷施包含0.5mM至2.5mM的氨基酸的液态肥,所述氨基酸为精氨酸和/或谷氨酰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5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