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风室差速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5820.4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8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廉明;孟志浩;何德峰;龚俊;孙坚;李岱;金建荣;王爱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2 | 分类号: | F23J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4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风室差 速生 物质 燃料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风室差速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渣结构,本结构的水冷风室设于锅炉炉膛底部底面,落渣管垂直穿过水冷风室并且连通锅炉炉膛,布风板倾斜设于锅炉炉膛底部顶面并且向锅炉炉膛前墙倾斜,布风板上设有通风孔和落渣口,风帽接管穿过通风孔一端与水冷风室连通、另一端设有风帽,落渣口连通落渣管,宽口径大流量排渣装置入口布置在布风板与锅炉炉膛前墙的连接处并且通过钢板与锅炉炉膛连接。本结构克服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的缺陷,可有效排出炉膛底部不可燃大颗粒,实现锅炉的差速流化燃烧,避免排渣的安全隐患,降低锅炉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燃烧排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风室差速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渣结构。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是目前生物质燃料大规模直接燃烧发电、供汽的主流技术之一。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布风板安装在炉膛底部是支承床料、均布空气、保证正常流化状态的关键部件。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蓄积了大量床料,一次风通过布风板均布后带动炉膛内床料和燃料流动,使其处于流态化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小颗粒在一、二次风的作用下,处于炉膛上部或者被带出炉膛,而大颗粒基本富集在炉膛下部,也就是布风板附近。如果大颗粒富集过多,就会造成炉膛床层差压大、流化不均匀、循环灰量太少,不利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稳定运行。这种情况下,锅炉需要将大颗粒从炉膛里排出,这个过程称为锅炉排渣。如果锅炉排渣不畅,将会严重影响锅炉运行,最终只能停炉检修处理。排渣不畅的问题在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里并不常见,但是对于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说,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由于生物质燃料能量密度低,所以燃料消耗量非常大。生物质燃料直燃发电厂为了保证燃料供应,通常采用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的形式。燃料种类多且杂,加上供应商的趋利心理,使得生物质燃料不可避免地混有石头、铁钉等不可燃烧杂质。由于生物质燃料耗量大,难以在上料过程彻底清除杂质。建筑模板及其他木质废弃物中夹杂有铁丝、铁钉等金属物,这些金属物无法从根本上清除,燃烧后掉落在炉膛的布风板上,出现堆积和搭桥现象。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布风板本身的特殊结构,放渣管面积相对布风板面积较小。石块、金属物堆积在放渣管入口,很容易造成排渣不畅。排渣不畅又使得堆积现象进一步发展,最终引起布风流化不良,严重影响了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针对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而言,如何将石块、金属物等杂质排出炉膛,进行有效排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生物质燃料电厂普遍采用的办法是运行时进行现场人工捅渣,用以延长锅炉运行周期。人工捅渣一般至少需要两个操作人员,操作环境扬尘大,随时可能发生喷渣,危及人身安全。另外,为减少喷渣现象的发生,需要降低一次风量。因此,捅渣时还需要严密监视锅炉运行参数,保证锅炉运行温度。当人工捅渣不起作用时,锅炉被迫停炉检修。可见,传统捅渣方法不但具有安全隐患,还直接提高了运行成本和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风室差速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渣结构,本结构克服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的缺陷,可有效排出炉膛底部不可燃大颗粒,实现锅炉的差速流化燃烧,避免排渣的安全隐患,降低锅炉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单风室差速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渣结构包括锅炉炉膛、水冷风室、落渣管和布风板,所述水冷风室设于所述锅炉炉膛底部底面,所述落渣管垂直穿过所述水冷风室并且连通所述锅炉炉膛,本结构还包括宽口径大流量排渣装置,所述布风板倾斜设于所述锅炉炉膛底部顶面并且向锅炉炉膛前墙倾斜,所述布风板上设有通风孔和落渣口,风帽接管穿过所述通风孔一端与水冷风室连通、另一端设有风帽,所述落渣口连通所述落渣管,所述宽口径大流量排渣装置入口布置在布风板与锅炉炉膛前墙的连接处并且通过钢板与锅炉炉膛连接。
进一步,所述风帽包括排渣风帽和流化风帽,所述排渣风帽和流化风帽在所述布风板上顺列布置或错列布置且布置面积相等,相邻流化风帽的间距为相邻排渣风帽间距的1.3倍,所述排渣风帽布置在所述布风板的下半部且位于所述落渣管的下方,所述流化风帽布置在所述布风板的上半部且位于所述落渣管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5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折焰角吹灰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层不锈钢附壁式烟囱隐形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