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管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956079.3 申请日: 2018-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9045439B 公开(公告)日: 2020-08-14
发明(设计)人: 甄秉言;卢立中;欧阳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 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M25/00 分类号: A61M25/00;A61M25/09
代理公司: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高振红
地址: 51800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导管 系统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管系统,包括:一导管头部,其具有一内腔,一近端,一远端和一设置在所述远端底部的开口;以及一位于所述导管头部近端内腔的可转动内管,所述可转动内管具有一前端,所述前端设有圆弧形开口;其中,转动所述可转动内管可使其上的所述圆弧形开口与所述导管头部远端的底部的所述开口相通或不相通。还提供了基于上述导管系统的血管假腔快速精确低风险重回真腔的导管系统和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假腔快速精确低风险重回真腔的导管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丝重回真腔时操作困难、定位不精确、操作时间长以及易造成支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和内出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医用导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假腔重回真腔的导管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因手术难度大,一直被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尚未攻克的技术堡垒。但随着人们对CTO病变认识的深入、技术经验的积累和特殊器械的出现,CTO病变PCI治疗的成功率已得以明显提高,而且PCI手术策略也趋于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方案。根据工作导丝的走行位置,当今CTO病变PCI方案包括2种策略,即“从真腔通过闭塞段斑块直接到达真腔”的导丝升级策略和血管夹层重回真腔策略(dissection and re-entry techniques,DART)。然后根据工作导丝通过CTO病变的方向,上述策略实际上又可细分为正向和逆向两种途径。

现有DART相关技术主要为正向途径导丝经假腔重回真腔技术,其分别包括如下技术:1)内膜下寻径重回真腔(subintimaltrackingandre-entry,STAR)技术,该技术是最早的一种DART技术(Colombo A,Mikhail G W,Michev I,et al.Treating chronic totalocclusions using subintimal tracking and reentry:the STAR technique[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5,64(4):407-411,412.3),由Colombo于2005年正式提出,采用STAR技术,导丝从夹层重回真腔的“突破口”多在闭塞段以远的血管分叉处,因此假腔长度会明显超过远端纤维帽,并导致非闭塞段边支血管发生急性闭塞。2)对比剂指导的STAR技术(contrast-guidedSTAR),该技术是Carlino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简化STAR技术(Carlino M,Godino C,Latib A,et al.Subintimal tracking and re-entrytechnique with contrast guidance:asafer approach[J].Catheter CardiovascInterv,2008,72(6):790-796.36),亦称“改良STAR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导管在闭塞段内部推注的对比剂去分离疏松的内膜下组织,并形成“可视”夹层,以指导工作导丝前行,这重回真腔技术(包括经典和改良STAR技术)通常仅在标准正向或逆向技术失败时才考虑采用。3)mini-STAR技术或限制性正向内膜下寻径技术(limitedantegradesubintimaltrackingtechnique,LAST),mini-STAR技术也是一种改良的STAR技术,由Galassi于2012年正式提出(GalassiAR,Tomasello S D,Costanzo L,et al.Mini-STAR as bail-outstrategy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chronic total occlusion[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2,79(1):30-40.3)该技术采用FielderFC或XT导丝,工作原理与经典STAR技术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mini-STAR技术所形成的夹层范围较短,导丝重回真腔的“突破点”极为接近于CTO病变的远端纤维帽。4)Stingray系统,Boston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Stingray系统包括球囊和指引导丝,是一种专门用于从假腔重回真腔的特殊器械,可与CrossBoss导管配合或单独使用,CrossBoss导管、Stingray球囊和导丝共同组成了Boston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BridgePoint系统,BridePoint系统作为一种正向途径的CTO专用器械,主要适用于远段靶血管可显影、且直径相对粗大的CTO病变(WernerG S.The BridgePoint devices to facilitate recanalization of chronic totalcoronary occlusions through controlled subintimal reentry[J].Expert RevMedDevices,2011,8(1):23-29.3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6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