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park的分布式多层大数据分析处理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6427.7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宋泊东;张立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park 分布式 多层 数据 分析 处理 模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park的分布式多层大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包括表示层(PT)、前端交换层(FST)、后端交换层(BST)、实时业务逻辑层(RBLT)、非实时业务逻辑层(NRBLT)和数据访问层(DAT)。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Spark的分布式多层大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可有效降低海量数据的分析速度,且支持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异构信息沟通与数据存储。足以满足高频交易市场的短期趋势预测需求。在高频、大数据处理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分析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Spark的分布式多层大数据分析处理模型。
背景技术
大数据可以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视角、更大的范围帮助用户提高洞察力、提升决策力。但是,一些具有的价值往往隐藏在大数据中,表现出了价值密度极低、分布极其不规律、信息隐藏程度极深、发现有用价值极其困难的鲜明特征。如股票市场的高频交易(HFT),因为短期的市场趋势和快速的报价,人们很难及时决定何时买进或卖出,对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快速性都有极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提出一种基于Spark的分布式多层大数据分析处理模型。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Spark的分布式多层大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包括表示层(PT)、前端交换层(FST)、后端交换层(BST)、实时业务逻辑层(RBLT)、非实时业务逻辑层(NRBLT)和数据访问层(DAT);其中表示层(PT)与前端交换层(FST)进行数据传输,前端交换层(FST)的输出端与媒介的输入端连接;媒介与后端交换层(BST)进行数据传输;后端交换层(BST)的输出端与实时业务逻辑层(RBLT)的输入端和非实时业务逻辑层(NRBLT)的输入端连接;实时业务逻辑层(RBLT)的输出端和非实时业务逻辑层(NRBLT)的输出端均与数据访问层(DAT)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表示层(PT)从BLT获取数据并使用Facade服务来处理从用户到后端集群的所有请求。
优选的是,所述前端交换层(FST)还包括部署在节点上的前端服务器,所述前端交换层(FST)负责接收web请求,并通过Kafka消息系统将web请求传递至Facade。
优选的是,所述前端服务器为部署了MongoDB的前端服务器,所述MongoDB通过前端交换层(FST)发送至Kafka从而避免进入后端集群。
优选的是,所述后端交换层(BST)从Kafka获取消息,通过BST入口接口进行前端服务器与后端交换层进行信息传输。
优选的是,所述实时业务逻辑层(RBLT)还包括表示节点和对接中心;所述表示节点通过喷口与媒介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对接中心通过螺栓与媒介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的是,所述非实时业务逻辑层(NRBLT)用于存储决策策略;其中所述决策策略存储在MongoDB中,利用R程序和Spark RDD即可获得快速访问大型数据集的接口。
优选的是,所述数据访问层(DAT)包括实时数据资源库、交换中心、基线和数据仓库;其中实时数据资源库对交换中心进行实时数据访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Spark的分布式多层大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可有效降低海量数据的分析速度,且支持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异构信息沟通与数据存储。足以满足高频交易市场的短期趋势预测需求。在高频、大数据处理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系统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图;
图2为实时业务逻辑层结构图;
图3为状态中心拓扑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6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权限设置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结核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