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竖冷炉回收烧结矿余热效率的排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9480.2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7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杰;张正好;谭培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21 | 分类号: | F27B1/21;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竖冷炉 回收 烧结 余热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烧结矿余热利用率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竖式冷却炉(竖冷炉)回收烧结矿余热效率的排料方法,属于烧结技术领域和能源环保领域。该方法步骤如下,1)定义竖冷炉排料矩阵的排料口,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依次为A口、B口、C口、D口、E口、F口;2)排料矩阵的排料顺序为A口→E口→C口→D口→B口→F口→A口,且每个排料口到下一个排料口的切换时间为,打开3‑5s,停顿2‑5s,各排料口依顺序切换,并根据上述排料顺序不断循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切换开关顺序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方式,使得余热回收效率得到了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烧结矿余热利用率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竖式冷却炉(竖冷炉)回收烧结矿余热效率的排料方法,属于烧结技术领域和能源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能耗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0%~16%,而烧结能耗约占钢铁生产总能耗的10%~15%,仅次于高炉炼铁工序。烧结具有优良的资源适应性,可处理冶金企业大量内生固体废弃物,在钢铁联合企业中,是为高炉提供原料的重要工序之一。
余热利用是烧结厂实现节能减排、清洁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目前烧结工序中烧结矿余热回收主要采用环冷机余热锅炉工艺,然而,环冷机工艺属于半开放式系统,对烧结矿的余热回收效率很低,得到较低的废气温度又进一步导致锅炉运转率降低,降低了烧结矿余热的利用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许多是工艺固有缺陷,不改变工艺,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竖式冷却回收烧结矿显热是烧结过程余热资源高效回收利用的一项新技术,该工艺核心目标是在对烧结矿冷却的同时实现烧结矿显热的高效回收,其工作原理是烧结矿与冷却气在密闭的竖冷炉本体内相向运动时发生热量交换,升温过后的气体把烧结矿余热带走并送往余热回收锅炉。对比传统余热回收技术,竖冷回收烧结矿显热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平铺并联换热回收热风温度低,环冷漏风导致回收热风温度更低、热品质进一步下降等问题;同时,该技术还能从原理上减少粉尘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然而,由于竖冷炉工艺在近两年才开始工业试验,在理论转化为工业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余热回收效率不理想或未达到设计标准,这就需要在工艺设计或工艺操作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烧结机为198 m2带式烧结机,日产烧结矿6060 t,初始采用环冷机冷却热烧结矿。2017年开始在此烧结机后建设一座竖冷炉,并于2018年3月投产。所建竖冷炉为矩形截面竖冷,底部设置6个排料口,其中6个排料口的排料顺序和排料口切换时间所组成的排料矩阵一直是生产投产后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常用的排料口切换方案有“单排料口切换”、“双排料口切换”、和“单双排料口交叉切换”等,每一种方案又涉及很多的切换顺序组合,而每一种组合的测试至少要经四个小时才能看出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很难通过大量调整布料矩阵的方式总结出排料规律。烧结矿竖冷炉投产以后,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了若干次排料矩阵的调试,但竖冷炉换热效率的上下浮动并无明显规律可循,排料口的切换和排料时间的改变只与生产产量相关,从调试过后的其它生产实时数据中也分析不出有效的信息和规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提高竖冷炉回收烧结矿余热效率的排料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竖冷炉回收烧结矿余热效率的排料方法,执行如下步骤:1)定义竖冷炉排料矩阵的排料口,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依次为A口、B口、C口、D口、E口、F口;
2)排料矩阵的排料顺序为A口→E口→C口→D口→B口→F口→A口,且每个排料口到下一个排料口的切换时间为,打开3-5s,停顿2-5s,各排料口依顺序切换,并根据上述排料顺序不断循环。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切换开关顺序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方式,使得余热回收效率得到了提升。从看似无规律可循的排料过程中寻找到了可以有效进行余热回收的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9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抹除装置及信息抹除系统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