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热解干燥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9848.5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0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兴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C02F11/12;C10B5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破壁 热解 乳化水 出料口 脱水机 干燥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设备 设备设置 尾气余热 污泥料仓 污泥热解 制热设备 进料口 气能机 制冷 进水口连接 污水排出口 动态热解 设备提供 同一位置 有效解决 运行成本 耦合燃烧 破泡 燃煤 热气 尾气 发电 投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热解干燥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污泥料仓、热解破壁设备、气能机、污泥乳化水液设备、尾气余热制冷和制热设备、脱水机和污水处理设备;热解破壁设备设置在污泥料仓的出料口处,气能机安装在热解破壁设备上用于给热解破壁设备提供热气,污泥乳化水液设备的进料口连接到热解破壁设备的出料口,尾气余热制冷和制热设备与污泥乳化水液设备设置在同一位置用于收集热解破壁设备的尾气,脱水机的进料口连接到污泥乳化水液设备的出料口,污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到脱水机顶端的污水排出口。本发明采用动态热解破泡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处理后的污泥与燃煤耦合燃烧发电,有效解决了污泥的最终出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热解干燥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太仓市政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高于20%且低于30%,既不能做建材,又不能进农田,目前处理该污泥的唯一方法就是焚烧。
焚烧污泥方法在社会各地区厂家都使用过,因焚烧污泥带来的负能量影响生产正常运行而不得不终止作业。污泥处理是一个国际性难题,污泥中含有生物细菌,一旦失去污水环境,这些污泥中的生物细菌就会死亡,其尸体会腐烂发臭,再繁衍另种细菌,还会滋生苍蝇蚊子,传染疾病,危害生命。
目前处理污泥的技术难点在于破泡,由于污泥是水泡体,因此泡不破,污泥就不会干燥,填埋后的污泥表层氧化破皮,干化裂缝,内部呈深黑色,有臭味,还会产生沼气等毒害空气;此外,填埋后的污泥还会形成沼泽,一旦人或牲畜进入将会有生命危险。
现有污泥破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冷冻,一种是热解。其中,冷冻成本太高,难以形成工业化生产;而热解又分为静态热解和动态热解,静态热解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都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热解干燥处理系统及方法,采用动态热解破泡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处理后的污泥与燃煤耦合燃烧发电,有效解决了污泥的最终出路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热解干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料仓、热解破壁设备、气能机、污泥乳化水液设备、尾气余热制冷和制热设备、脱水机和污水处理设备;
所述热解破壁设备设置在污泥料仓的出料口处,所述气能机安装在热解破壁设备上用于给热解破壁设备提供热气,所述污泥乳化水液设备的进料口连接到热解破壁设备的出料口,所述尾气余热制冷和制热设备与污泥乳化水液设备设置在同一位置用于收集热解破壁设备的尾气,所述脱水机的进料口连接到污泥乳化水液设备的出料口,所述污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到脱水机顶端的污水排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料仓包括4个连续的收料部,每个所述收料部的上口为方形,底部为U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料仓底部设有用于将污泥料仓内的污泥送至热解破壁设备的纵向螺旋输送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解破壁设备包括呈三级分布设置的3个热解破泡机,每个所述热解破泡机包括U型导热锅和桨叶式导热搅拌动力推动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脱水机为下沉式离心脱水机。
一种污泥热解干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污泥料仓内的污泥原料送至热解破壁设备中进行热解破泡,采用气能机提供热气,热气的温度为215~225℃;
步骤二、将热解破泡后的污泥送入污泥乳化水液设备中进行乳化处理;
步骤三、将乳化处理后的污泥送入脱水机中脱水,得到干化污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的气能机的供气速度为10立方米/分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得到的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为30~40%,热值为3800大卡/公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兴,未经李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9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