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香酮化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0049.X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7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贺隆;赵登志;赖振昌;汪根欉;洪文谊;张敏忠;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昱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强力昱镭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9/813 | 分类号: | C07C49/813;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中坜***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 化合物 及其 有机 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香酮化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该芳香酮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中,X1和X2系为相同或相异,且各X1和X2系独立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20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含有选自由N、O及S所组成群组中至少一杂原子的C3‑20亚杂芳基、具式(I‑1)结构的基团,Ar1及Ar2系为相同或相异且独立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20亚芳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材料及使用该材料的有机发光器件,尤系关于一种用于可产生发光激基复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材料及使用该材料的有机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器件(OLED)因具有轻、薄、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高响应速度、全彩色及柔性等特点,因此,于全彩显示器或便携式电子装置方面的应用皆备受期待。
典型的OLED系藉由真空沉积法或涂布法依序沉积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阴极所形成之多层薄膜结构。当施加电流时,阳极注入空穴且阴极注入电子至该一层或多层有机层中,被注入的空穴及电子各自迁移至相反的带电荷电极。当电子及空穴局限在相同的分子上时,形成“激子(exciton)”,该激子系具有受激发能态的局限化电子─空穴对,通过发光机制该激子弛豫而发射光。
为提升OLED的器件效率,日本九州岛大学安达千波矢(Chihaya Adachi)藉由适当的分子结构设计,使其单重激发态与三重激发态的能级差(ΔEST)缩小,增加逆系统间跨越(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RISC)的可能性,达成热活化型延迟荧光(Thermally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令原本多以热运动方式散失能量的三重态激子,能回到单重态而放光,以达到理论上与磷光材料相同的100%内部量子效率。
除此之外,藉由两种独立具电荷传输的材料在接触界面生成激基复合物(exciplex),亦可达成低ΔEST,韩国J.J.Kim教授系以激基复合物作为共同主体材料制备有机发光器件,所形成的电荷施体之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及电荷受体之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间能级差,其特性相近于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发态能量,俾使单重态与三重态的能量完全转移至掺杂材料,大幅降低电荷注入势垒,惟,目前透过TADF或exciplex的有机发光器件于量子效率及发光效率表现仍普遍不佳,尚有改善空间。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可显著改善其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之有机材料,以符合当前显示照明产业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新颖材料,并藉由该新颖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exciplex)而发光。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式(I)结构之芳香酮化合物:
其中,X1和X2系为相同或相异,且各X1和X2系独立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C6~C20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含有选自由N、O、及S所组成群组中之至少一杂原子之C3~20亚杂芳基、具式(I-1)结构之基团;以及
Ar1及Ar2系为相同或相异且独立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C6-C20亚芳基。
本发明复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含:阴极;阳极;以及有机层,系介于该阴极与阳极之间,且该有机层包含上述具式(I)结构的芳香酮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昱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强力昱镭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昱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强力昱镭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00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商务交易数据加密传输系统
- 下一篇:一种催化裂化汽油的组合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