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阻燃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0525.8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1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路丹;倪金平;叶耀挺;陈良光;陈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25/06;C08L51/06;C08K13/04;C08K3/22;C08K3/38;C08K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升华 |
地址: | 325207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阻燃 增强 尼龙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阻燃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尼龙66 40‑65%;玻璃纤维10‑35%;溴化聚苯乙烯10‑18%;协效阻燃剂1‑7%;相容剂2‑10%;衣康酸环氧1.5‑6%;助剂0.5‑5%;所述的协效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硼酸锌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复合材料不但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从而解决了因阻燃剂加入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复合材料采用现有设备双螺杆挤出机实现,制备简单,易于工业化实施生产,具备广阔的应用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阻燃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是聚酰胺树脂,它的酰胺基团具有极性,在它的结构中存在牢固的氢键,使得尼龙的熔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尼龙表面硬度大,耐磨耗,摩擦系数小。尼龙具有自润滑性,无毒,无臭,不霉烂,有自熄性。尼龙耐候性好,但染色性差,随着汽车的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的高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进程加快,对尼龙的需求将更高更大。特别是尼龙作为结构性材料,对其阻燃性、耐漏电痕迹指数值(CTI)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衣康酸环氧是一种生物基环氧化合物,含有碳碳双键及环氧基团,该衣康酸环氧兼具相容剂和分散剂的作用,可提高基体与无机添加剂的相容性的同时增加一些填料分散性。
因此,希望在现有阻燃尼龙66的基础上,通过衣康酸环氧良好的分散性,有效促进阻燃剂的分散,同时保持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阻燃剂的加入会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授权公告号为CN105694443B(申请号为201610156718.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尼龙6基材50-70份、焦磷酸哌嗪10-20份、复配阻燃剂5-10份、偶联剂0.5-1份、相容剂0.5-1份、抗氧剂0.5-1份及玻璃纤维10-30份;所述的复配阻燃剂为次磷酸盐,所述的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抗氧剂为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双(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或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中的任意一种。该技术方案通过阻燃剂的复配提高了阻燃性能,但是阻燃剂的加入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阻燃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得尼龙复合材料在添加少量阻燃剂就能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一种高效阻燃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
所述的协效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硼酸锌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采用玻璃纤维对尼龙66进行增强,通过阻燃剂溴化聚苯乙烯与协效阻燃剂三氧化二锑、硼酸锌复合可以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衣康酸环氧兼具相容剂和分散剂的作用,对改善尼龙和玻纤相容性、阻燃剂的均匀分散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使得本发明中各组分相互作用,相互增强,具有优异的性能,不但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解决了因阻燃剂加入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降低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高效阻燃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
所述的协效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硼酸锌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高效阻燃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
所述的协效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硼酸锌中的一种或两种。
最优选,所述的高效阻燃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0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