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珠溶洞预处理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1595.5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林腾远;曾平;梁森;李松晏;韩庆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3/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龙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珠 溶洞 溶洞预处理 地基 施工 探测 基础施工技术 承载力要求 安全保证 大小配置 有效解决 质量事故 不均匀 配合比 桩基础 充盈 钻探 超前 验收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珠溶洞预处理施工方法,采用超前钻探法以及管波探测法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串珠溶洞的大小及位置。针对串珠溶洞的大小配置不同配合比的浆液,保证串珠溶洞的充盈程度。材料相对于原有工艺简单高效,有效解决串珠溶洞分布不均匀时处理的难题,待溶洞处理浆液达到设计要求强度,采用管波探测法验收串珠溶洞的处理结果,处理后的地基满足桩基础的承载力要求,极力的避免串珠溶洞导致的质量事故发生,使后续施工和日后投入使用得到有效的安全保证。属于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地基与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串珠溶洞的预处理是不良地基处理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串珠溶洞处理方法比较局限,包含以下几点:1、探测仅采用超前钻法,无法具体探测串珠溶洞的平面大小以及发育情况。2、常采用双钢管法进行处理,成本高昂,施工不方便,且材料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3、传统的串珠溶洞方案处理后未指定相应的验收措施,导致质量不可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珠溶洞预处理施工方法,从串珠溶洞的探测、施工以及验收各个环节下手,解决传统工艺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串珠溶洞预处理施工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对相应桩位进行超前钻、管波探测探明地质情况;
步骤二、 绘制柱状图、管波探测图:根据超前钻取出的岩样绘制相应标高的柱状图、管波图,并根据柱状图、管波图确定溶洞的位置、标高以及发育情况;
步骤三、超前钻机按设计要求钻孔:根据柱状图所提供的桩位的位置进行开孔,开孔的数量满足溶洞处理的要求,对超前钻揭示有串珠溶洞存在的区段,每根已揭露有溶洞的桩暂定3个钻孔用于探查、注浆和排气,钻孔的标高在溶洞最低标高处;
步骤四、埋入袖阀管、钢管:根据超前钻所钻出来的孔,埋入袖阀管,并在袖阀管与地面相交处进行封堵,注浆管的端部连接镀锌钢管;
步骤五、串珠溶洞注浆:按照串珠溶洞先下后上的处理原则,对多层溶洞,先灌注下层溶洞,再灌注上层溶洞,注浆管自下而上按溶洞竖向分布情况,依次提升,通过水泥罐的溶洞处理后台进行制造水泥浆液,水泥浆液通过加压泵与注浆管加压注入溶洞,对最低标高处的溶洞先进行注浆处理,达到一定压力值无法压入时,再提升注浆管,注浆完成后拔注浆管,并将镀锌钢管拔出并清洗干净;
步骤六、串珠溶洞处理验收。
步骤一中,根据图纸要求对相应的孔位进行钻孔,对于支护桩,连续三条桩一个钻孔,若有溶洞再对隔壁桩位进行钻孔;对于工程桩一桩一孔,探明其灌注桩位置的地质情况,钻孔深度必须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步骤四中,根据超前钻所钻出来的孔,埋入48mm*3mm的袖阀管,并在袖阀管与地面相交处进行500mm高的水泥浆进行封堵,保证溶洞注浆管道的密封性,注浆管的端部连接一根4m长的DN20镀锌钢管;
步骤六中,对已注浆达到设计强度的串珠溶洞,对其注浆的效果采用管波探测法进行检测,经检测,溶洞处理效果良好,浆液饱满,且强度满足要求的可通过验收,否则再进行复灌。
传统串珠状溶洞预处理技术在注浆过程中常采用双钢管法进行处理,施工成本过高且工序较为复杂,施工材料不能进行合理的回收和再利用。本技术根据前期勘察的串珠状溶洞的尺寸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配置不同配合比的浆液,确保溶洞内的充盈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针对传统预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采用袖阀管与钢管相结合的注浆设备。根据超前钻钻孔位置埋设48mm(外径)*3mm(壁厚)的袖阀管,同时为了保证溶洞注浆管道的密封性,在注浆管的端部连接1根4m长的DN20镀锌钢管,在袖阀管与地面相交处使用水泥浆进行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1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