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2327.5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秦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禹会区天河湖斯祥甲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希慧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生物滤池 陶粒 活性炭 废水 混合填料层 氮磷去除 废水处理 高效处理 活性炭层 甲鱼养殖 滤料层 滤料 下层 应用 上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在曝气生物滤池中进行,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料由陶粒和活性炭组成,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料层有2层,其中上层为活性炭层,下层为陶粒和活性炭的混合填料层。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缩短废水处理周期,并提高废水中氮磷去除率,从而实现甲鱼养殖废水的高效处理,成本低,且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鱼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甲鱼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2010年,甲鱼养殖量达29.08万t,增长率达13.1%,年产值近150亿元,为保持甲鱼快速生长,甲鱼一般以高蛋白鱼粉饲料为主食。由于饲料利用率仅70%~80%,养殖废水含有大量高蛋白饲料和甲鱼粪便,导致温室甲鱼养殖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氮(N)和磷(P)。温室甲鱼养殖废水的无序排放已成为长三角农村地区重要污染源之一,特别在温室甲鱼养殖密集区尤为明显,目前还未有一套针对温室甲鱼养殖废水水质,且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操作管理简单、适合推广应用的处理方法。
生物滤池具有运行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小、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已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而填料的选择对滤池处理效能、运行费用等均具有很大影响,是提升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关键。陶粒和活性炭滤料都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优良的吸附剂和生物载体。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甲鱼养殖废水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应用,能够有效缩短废水处理周期,并提高废水中氮磷去除率,从而实现甲鱼养殖废水的高效处理。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料层有2层,其中上层为活性炭层,下层为陶粒和活性炭的混合填料层。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在甲鱼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甲鱼养殖废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填装滤料:先将陶粒和活性炭混合均匀,装填在曝气生物滤池中作为底层混合填料层,高度为50-100m,再于混合填料层上装填一层活性炭层,上层活性炭层高度为40-60mm;
(2)挂膜:启动废水提升泵使待处理废水流入曝气生物滤池中并淹没滤料层,闷曝1-4天挂膜培养;
(3)运行:稳定后开始运行,设置水流量为100-200L/h。
作为优选,步骤(1)中,混合填料层中陶粒和活性炭的质量比为3-10:1,且活性炭粒径为0.1-1mm,陶粒粒径为3-5mm。
作为优选,步骤(1)中,活性炭层分为小颗粒层和大颗粒层,其中小颗粒层活性炭粒径为0.015-0.1mm,小颗粒层高度为1-5mm,余下为大颗粒层,大颗粒层中活性炭粒径为1-10mm。
作为优选,所述小颗粒层活性炭上均匀负载有二氧化钛,二氧化钛粒径为5-50nm,二氧化钛的负载量为1:100-300。
作为优选,活性炭和二氧化钛的负载方法如下:取钛酸四丁酯逐滴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1.5,随后加入活性炭超声混合均匀,滴加乙酸和蒸馏水,于80-85℃下搅拌5-8小时,洗涤干燥得活性炭和二氧化钛的复合物,钛酸四丁酯、乙酸和蒸馏水的体积比为5:1:2。
作为优选,步骤(2)中,气水比为3-3.5:1。
作为优选,步骤(3)中,气水比为4.57-5:1,水利负荷为2.5-3m3/(m2h)。
作为优选,上层活性炭层和混合填料层之间设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的网孔直径小于上层活性炭的粒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禹会区天河湖斯祥甲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蚌埠市禹会区天河湖斯祥甲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2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