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双歧杆菌CCFM1025、其发酵食品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962590.4 申请日: 2018-08-22
公开(公告)号: CN108949640B 公开(公告)日: 2020-08-04
发明(设计)人: 陈卫;王刚;田培郡;赵建新;张灏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23C9/12;A23C19/032;A23C11/10;A23C20/02;A23L19/00;A61K35/745;A61P25/24;A61P1/00;A61P29/00;A61P3/04;C12R1/01
代理公司: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代理人: 王晓东
地址: 214100 江苏省无***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短双歧 杆菌 ccfm1025 发酵 食品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短双歧杆菌CCFM1025、其发酵食品及其应用。本发明短双歧杆菌CCFM1025能改善抑郁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提高抑郁小鼠脑中的5‑羟色胺、5‑羟色氨酸和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降低抑郁小鼠血清中的皮质酮水平、提高抑郁小鼠血清中的5‑羟色胺水平、改善改善抑郁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降低肠道韦荣球菌科的丰度、提高双歧杆菌属和支原体科的丰度、提高肠道菌群α‑多样性,减少炎症性肠病和肥胖的发生;提高模拟肠嗜铬细胞中色氨酸羟化酶1的mRNA水平,并提高该细胞5‑羟色氨酸的分泌量,特异性地为脑中5‑羟色胺的合成提供前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短双歧杆菌CCFM1025、其发酵食品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包括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季节性情绪失调、产后抑郁等。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阐明。不同抑郁症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具有不一致性,使其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疾病负担。目前世界上有超过3.5亿的抑郁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

目前关于抑郁症的机制有两大解释,包括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调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异常。其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调是主要研究的方向,也被大量的病例证实,主要表现为大脑神经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降低。此外,作为一种持续的慢性应激状态,抑郁症能够导致HPA轴持续激活,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GC),导致海马体长期受到过量的GC攻击,损害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海马损伤又进一步加重神经内分泌异常,加重抑郁症状。

基于已有的发病机制,目前用于临床的抗抑郁药物,主要集中在提高大脑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主要是5-HT)。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SNRI)是目前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占临床用药的70%以上。但目前的临床用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药物起效有2-4周的延迟,原因是服用SSRI增加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后,5-HT会反作用于突触前5-HT1A受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导致突触前5-HT的合成和分泌减少。持续服药2-4周,使5-HT1A受体脱敏后,SSRI才能真正起效。而这2-4周,在临床上会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大大增加自杀风险。第二,大部分抗抑郁药物不具备预防作用,且长期服药会产生非特异性腹痛、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胃胀气等副作用。因此,探索新的抗抑郁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也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市场潜力。

“脑肠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作为肠内细菌与大脑间的双向通信系统,主要通过神经途径、内分泌途径和免疫途径来调节大脑的功能以及行为。肠道内包含大量肠道微生物(约1014-1015个),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宿主之间的正常交流,对于维持宿主的健康是必要的。肠道微生态的紊乱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糖尿病、肥胖症、炎性肠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等。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也成为治疗神经类疾病的一种新途径。

因此,筛选出一种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并能有效缓解抑郁的益生菌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深入挖掘益生菌的功能,开发具有更高保健价值的益生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利用膳食策略缓解抑郁症开辟出新的途径和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发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25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