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4094.2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5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罗静静;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2 | 分类号: | G08B13/12;H04B10/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3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报警主机 光纤 数据处理主机 报警处理单元 智能处理设备 前端处理器 入侵行为 智能 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 防入侵报警系统 光电信息处理 联动输出机构 数据采集机构 定位精度高 报警机构 感应光缆 工作效率 光纤传感 光学终端 光源机构 模式匹配 配合设置 巡逻 传输缆 灵敏度 处理器 发现 | ||
本发明涉及防入侵报警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纤智能处理设备、至少一个巡逻岗哨站报警处理单元和感应光缆单元,每个巡逻岗哨站报警处理单元由光纤智能报警主机和数据处理主机构成,光纤智能处理设备包括智能光学前端处理器和智能光学终端处理器,光纤智能报警主机由传输缆与智能光学前端处理器连接,光纤智能报警主机包括光源机构、光电信息处理机构和联动输出机构,数据处理主机包括数据采集机构和报警机构。因此,本发明灵敏度高,光纤智能报警主机和数据处理主机相配合设置,可及时发现各种入侵行为,并对入侵行为进行模式匹配,具有可靠性高、定位精度高的优点,可有效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境线周界防护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边境或边境地区在政治学和地理学上指邻近边界、国界的区域范围,一般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对边境线的周界安防报警与监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非法越境行为常常对国家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并造成军事、政治和外交方面的恶劣后果。如何防范人员非法越境成为各国在边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边境安防报警监控相关技术的研究。既有利用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处理软件等对进入边境线周界的行为进行识别,判断是否为非法入侵后对非法入侵产生报警信息的系统。也有采用刺丝防护网进行物理隔绝防护,在重要路口区域安装电子视频监控,靠边防人员巡逻进行搜寻维护。
传统边境防护方法采用刺丝防护网进行物理隔绝防护,在重要路口区域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由巡防人员巡逻进行搜寻维护。然而边境线的周界距离较长,边境线周界大多环境极其复杂,多为沙漠、山区等,出没的动物种类繁多。边防人员无法完全保持整段线路的同时搜寻工作,出现边防人员巡逻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现有技术还利用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处理软件的报警系统,虽然通常能及时发现入侵行为,但在对入侵行为模式匹配上定位精度有待提高,即入侵保准率有待提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误报率低、高效防护的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解决防护效率低、误报率高的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纤智能处理设备、至少一个巡逻岗哨站报警处理单元和感应光缆单元,每个所述巡逻岗哨站报警处理单元由相互连接的光纤智能报警主机和数据处理主机构成,其中,所述光纤智能处理设备包括由感应光纤相互连接的智能光学前端处理器和智能光学终端处理器,所述光纤智能报警主机由传输缆与智能光学前端处理器连接,所述光纤智能报警主机包括光源机构、光电信息处理机构和联动输出机构,所述数据处理主机包括数据采集机构和报警机构,光纤智能报警主机与数据处理主机连接。
本发明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光纤智能处理设备还包括语音监听模块。
本发明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机构包括光分路器模块,光分路器模块根据现场实际光纤智能处理设备的数量进行分光配置。
本发明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输出机构与报警辅助设备联动,所述报警辅助设备包括声光报警器或\和视频设备。
本发明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境线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机构包含模式识别模块,断线报警模块,防区设置模块,长距离报警定位模块、报警输出模块或数据交换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40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