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4344.2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7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汪春雨;宋素婷;王秋临;徐中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胶尿管 气囊 直肠癌 储液桶 螺旋状 肠道粘膜 给药装置 患者直肠 放疗 胶结 损伤 康复技术 停留 给药孔 柔软性 单手 给药 通孔 推注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直肠癌康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装置及方法,包括:螺旋状储液桶、硅胶尿管、气囊、通孔。硅胶尿管通过胶结固定在螺旋状储液桶底部,气囊通过胶结固定在硅胶尿管端部,给药孔在硅胶尿管的一侧。本发明通过将储液桶设计成螺旋状,能够使病人单手匀速地推注药液,避免对肠道粘膜的损伤;通过设置硅胶尿管,可以利用硅胶尿管材料的柔软性防止对肠道粘膜的损伤;通过硅胶尿管的气囊,可以调节气囊的大小来增加药液停留的时间,提高药物的疗效。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患者可自行给药,并且能增加药液停留的时间,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肠癌康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黏膜的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近年来常被用作减轻直肠癌患者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cm处,在操作过程,传统的灌肠袋可能会对直肠病变部位造成机械性损伤。目前,现有技术采用50ml的空针连接吸痰管来进行直肠给药。此外,给药过程需要一只手固定吸痰管,另一只手推注药液,对于一些需长期直肠给药的患者无法自行操作。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在给药过程需要一只手固定吸痰管,另一只手推注药液,对于一些需长期直肠给药的患者无法自行操作。
(2)部分患者的耐受比较差,药液保留的时间短,影响药物的疗效。
(1)设计螺旋状储液桶既要有一定的容量,材料也要经济方便,适合患者单手操作。
(2)通孔在尿管的一侧,避免给药时直接触及直肠肿瘤,造成粘膜的破溃。
(3)气囊的大小可调节,既要增加药物停留的时间,又不对患者造成严重不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装置,设置有:螺旋状储液桶,硅胶尿管通过胶结固定在螺旋状储液桶底部;
通过将储液桶设计成螺旋状,能够使病人单手匀速地推注药液,避免对肠道粘膜的损伤;通过设置硅胶尿管,可以利用硅胶尿管材料的柔软性防止对肠道粘膜的损伤。
进一步,所述气囊在硅胶尿管前端;
通过调节气囊大小,可以增加药液停留的时间,提高药物的疗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新型的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方法,所述新型的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方法将药液加入到储液桶中,储液桶内部可最大储存50mL的药液;通过调整气囊的大小来延长药液停留的时间,提高疗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的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旋状储液桶;2、硅胶尿管;3、通孔;4、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直肠癌放疗患者直肠给药装置包括:螺旋状储液桶1、硅胶尿管2、通孔3、气囊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未经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4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妇用给药器
- 下一篇:一种普外科临床辅助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