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电极盖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4989.6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7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微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常州金之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7 | 代理人: | 周祥生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连接圈 电圈 电极盖板 导电体 高能量 非导电材质 电池壳体 陶瓷壳体 专用电极 分隔圈 固定连 连接层 密度比 盖板 增设 | ||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电极盖板,包括引电圈和连接圈,引电圈为导电体,连接圈与引电圈固定连为一体。所述连接圈既可为非导电材质也可以是导电体,若是非导电材质则在连接圈与电池壳体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层。若是导电体,则在引电圈和连接圈之间增设分隔圈。锂电池采用这种电极盖板和陶瓷壳体,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普通同规格锂电池高难度10%~20%,是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专用电极盖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的电极盖板。
背景技术:
着各种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快速增长,而且对锂电池的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迫切希望现有的锂电池的容量能有较大幅度提升。目前,产业化的圆柱形及方形锂离子电池均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作为电池壳体,金属壳体与正极金属盖板或负极金属盖板之间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密封连接,为保证正负极之间的绝缘,正极盖板与金属壳体之间必须采用复杂的密封绝缘结构才能实现,根据现有技术,正极金属盖板、负极金属盖板与金属壳体之间的密封绝缘结构高度为4~5毫米,如图1所示,由于金属壳体5与负极盖板相连,因此,正极盖板6与金属电池壳体5之间必须设置密封绝缘结构,正极盖板6在轴向依次通过导电圈601、正极连接圈602、连接圈托架603与正极耳3相连接,导电圈601、正极连接圈602、连接圈托架603在径向方向均撑持在特定异形绝缘密封件8的内圈中,为了防止卷芯1中负极组件与正极组件之间接触短路,在异形绝缘密封件8与卷芯1的上端之间设有绝缘隔离垫9。这种结构直接缩小电池壳体内容纳卷芯1的空间尺寸,造成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增加,同时金属电池壳体5与正极金属盖板6之间的传统密封结构都是采用塑料聚合物作为绝缘密封材料,这种结构不仅存在电解液泄漏,可靠性低,绝缘性能差的缺陷,而且塑料聚合物会随着时间推移很容易产生材料老化。为了保证电池壳体的外部绝缘,还需在电池壳体上热缩上塑料绝缘套管,为了保证金属电池壳体与卷芯之间的绝缘,需在卷芯外部加贴绝缘胶纸,有的制造商还在金属壳体内部进行绝缘涂层处理,这些绝缘措施不仅造成电池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且缩小了卷芯的径向尺寸,都不利于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在卷芯材料和电解液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容纳卷芯实体的空间是提升电池容量最直接的有效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锂电池的容量,申请人发明了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其结构如图2-图4所示,包括卷芯,芯轴,正极耳、负极耳和电池壳体、正极盖板、负极盖板,卷芯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和隔膜依次层叠后卷绕成中空筒状体,并套装在芯轴上,正极耳与正极片相连接,负极耳与负极片相连接,在电池壳体、正极盖板、负极盖板与卷芯之间注满电解液,所述电池外壳为绝缘耐腐壳体,在所述绝缘耐腐壳体与正极盖板或负极盖板之间为密封焊接连接结构或粘接连接结构。
这种结构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普通同规格锂电池高难度10%~20%,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在这种锂电池中,电池壳体、电极盖板和卷芯的改进设计是关键,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创新成果,申请人对这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电池盖板实施专项专利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电极盖板。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电极盖板,其特征是:包括引电圈和连接圈,引电圈为导电体,连接圈与引电圈固定连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连接圈为非导电材质,在连接圈与电池壳体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层。
更进一步,由引电圈和连接圈组成的电极盖板为瓶塞结构,引电圈位于电极盖板的中位置,在连接圈的外圆上设有内轴肩,内轴肩的外圆直径与电池壳体的内径相配合,在内轴肩上设有与电池壳体焊接连接的连接层。
进一步,还包括分隔圈,分隔圈设置在引电圈和连接圈之间,三者密封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圈为导电材质,分隔圈为绝缘材料,连接圈与电池壳体上的连接层密封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微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微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4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