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软岩灾变全过程可视的真三轴压力室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5028.7 | 申请日: | 201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翠英;陆仪启;刘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系统 软岩 真三轴压力室 可视的 工程安全 实时观测 试验手段 现实意义 灾害防御 轴向加载 固定瓦 嵌入面 上压垫 压力室 备帽 卡箍 下压 底座 调控 | ||
1.一种工程软岩灾变全过程可视的真三轴压力室,其特征在于:由底座1、固定瓦2、卡箍3、x方向第一加载系统4、x方向第二加载系统5、y方向第一加载系统6、y方向第二加载系统7、压力室筒8、轴向加载轴9、备帽10、过度塞11、上压垫12、下压垫13组成;x方向第一加载系统4、y方向第一加载系统6、x方向第二加载系统5、y方向第二加载系统7依次通过螺丝固定在压力室筒8外部,相互间的夹角为90°,中心高度与岩样14的中心高度一致;压力室筒8安装在底座1上,通过固定瓦2连接,并由卡箍3锁紧;压力室筒8开设有上腔和下腔,上腔和下腔之间的隔板开设有圆孔,轴向加载轴9通过圆孔从上腔穿入下腔,轴向加载轴9上部通过过渡塞11和备帽10安装于压力室筒8上腔;下压垫13放置于底座1中心,岩样14安装在下压垫13上,上压垫12放置在岩样14顶部,轴向加载轴9经过上压垫12向岩样14施加轴压;所述的上压垫12和下压垫13内部均内置了声发射探头;
所述的x方向第一加载系统4由第一高强度透明板4-1、第一加载板4-2、第一加载轴4-3、第一液压缸4-4、第一液压缸固定板4-5、第一面阵CCD4-6组成;第一高强度透明板4-1由高纯氧化铝玻璃加工而成,其一面镶嵌在第一加载板4-2开设的槽内,另一面与岩样14第一面接触;第一加载板4-2中间开设有第一方孔;第一加载板4-2的另一端与第一加载轴4-3相连;第一加载轴4-3与第一加载板4-2相连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方孔,第二方孔内安装第一面阵CCD4-6,第一面阵CCD4-6的镜头伸至第一加载板4-2中间的第一方孔,靠近第一高强度透明板4-1,第一面阵CCD4-6的第一数据线4-7从第一加载轴4-3的内部穿出;第一加载轴4-3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缸4-4的活塞相连;第一液压缸4-4固定在第一液压缸固定板4-5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在压力室筒8外部;
所述的x方向第二加载系统5由第二高强度透明板5-1、第二加载板5-2、第二加载轴5-3、第二液压缸5-4、第二液压缸固定板5-5、第二面阵CCD5-6组成;第二高强度透明板5-1由高纯氧化铝玻璃加工而成,其一面镶嵌在第二加载板5-2开设的槽内,另一面与岩样14第一面接触;第二加载板5-2中间开设有第三方孔;第二加载板5-2的另一端与第二加载轴5-3相连;第二加载轴5-3与第二加载板5-2相连的一端开设有第四方孔,第四方孔内安装第二面阵CCD5-6,第二面阵CCD5-6的镜头伸至第二加载板5-2中间的第三方孔,靠近第二高强度透明板5-1,第二面阵CCD5-6的第二数据线5-7从第二加载轴5-3的内部穿出;第二加载轴5-3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压缸5-4的活塞相连;第二液压缸5-4固定在第二液压缸固定板5-5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在压力室筒8外部;
所述的y方向第一加载系统6由第三高强度透明板6-1、第三加载板6-2、第三加载轴6-3、第三液压缸6-4、第三液压缸固定板6-5、第三面阵CCD6-6组成;第三高强度透明板6-1由高纯氧化铝玻璃加工而成,其一面镶嵌在第三加载板6-2开设的槽内,另一面与岩样14第三面接触;第三加载板6-2中间开设有第五方孔;第三加载板6-2的另一端与第三加载轴6-3相连;第三加载轴6-3与第三加载板6-2相连一端开设有第六方孔,第六方孔内安装第三面阵CCD6-6,第三面阵CCD6-6的镜头伸至第三加载板6-2中间的第五方孔,靠近第三高强度透明板6-1,第三面阵CCD6-6的第三数据线6-7从第三加载轴6-3的内部穿出;第三加载轴6-3的另一端与第三液压缸6-4的活塞相连;第三液压缸6-4固定在第三液压缸固定板6-5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在压力室筒8外部;
所述的y方向第二加载系统7由第四高强度透明板7-1、第四加载板7-2、第四加载轴7-3、第四液压缸7-4、第四液压缸固定板7-5、第四面阵CCD7-6组成;第四高强度透明板7-1由高纯氧化铝玻璃加工而成,其一面镶嵌在第四加载板7-2开设的槽内,另一面与岩样14第四面接触;第四加载板7-2中间开设有第七方孔;第四加载板7-2的另一端与第四加载轴7-3相连;第四加载轴7-3与第四加载板7-2相连一端开设有第八方孔,第八方孔内安装第四面阵CCD7-6,第四面阵CCD7-6的镜头伸至第四加载板7-2中间的第七方孔,靠近第四高强度透明板7-1,第四面阵CCD7-6的第四数据线7-7从第四加载轴7-3的内部穿出;第四加载轴7-3的另一端与第四液压缸7-4的活塞相连;第四液压缸7-4固定在第四液压缸固定板7-5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在压力室筒8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50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电池封口强度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干湿循环真三轴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