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周转型型钢混凝土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6129.6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1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32 | 分类号: | E02D27/3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周转 型钢 混凝土 施工 电梯 基础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周转型型钢混凝土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楼板上依次布设楼板找平层、下层承载板、纵向钢梁和横向钢梁,在纵向钢梁和横向钢梁与下层承载板相接处设置高程调节体;在纵向钢梁与横向钢梁围和成的空腔内设置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并在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之间设置橡胶粘结层;在纵向钢梁与横向钢梁上部设置上层承载板,并在上层承载板上设置高程监测体;在楼板下表面设置补强筋板,并在补强筋板下部设置承载支架;承载支架与补强筋板之间设置竖向承载墩,与下层楼面板之间设置压力分散板。本发明不但可以提升施工电梯基础的施工效率和承载能力,而且可以降低电梯基础对楼面板的损坏,还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电梯井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现场拼装方便、受力性能好、对既有结构损伤小的周转型型钢混凝土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领域,适用于施工电梯井施工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施工电梯成为施工中垂直运输不可缺少的工具。高层建筑下部设计大多为地下车库,而施工电梯荷载较大。如何使施工电梯顺利安装、使用、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电梯对结构受力、后续施工的影响成为一个难题。
目前,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地下室,裙房等诸多原因,施工电梯基础往往不能直接设置到地基上而必须安装在靠近塔楼的地下室顶板上。以往多根据经验在施工电梯基础范围内用支模架加固楼板,基础范围内钢管受力不均匀,后浇带处的梁板在施工电梯使用过程中因承受振动造成梁板大范围开裂。因此需要解决地下室顶板能否满足施工电梯使用荷载要求和施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荷载对楼板的影响。考虑施工电梯及其基础本身自重外,同时还会有较大的冲击力,容易对地下室顶板回顶,但其回顶传力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容易造成楼板开裂。分析发现,现有电梯基础施工方法虽在适宜的工况下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但尚有如何提升施工效率、改善受力性能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鉴于此,为提升施工电梯基础的施工效率和承载能力,降低电梯基础对楼面板的损坏,提升材料的利用率。亟待发明一种周转型型钢混凝土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提高现场拼装施工效率,而且可以提升电梯井基础受力性能,还可以降低工程施工对既有结构影响、保护施工环境的周转型型钢混凝土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制备:分别制备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并使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的高度与纵向钢梁和横向钢梁相同;
2)楼板找平层和下层承载板铺设:在楼板上依次铺设楼板找平层和下层承载板,并对下层承载板进行堆载预压施工,堆载值为设计荷载的30%~50%;
3)纵向钢梁和横向钢梁布设:在横向钢梁上预设预应力拉筋穿过孔;将纵向钢梁与横向钢梁分别吊装至下层承载板上,并使纵向钢梁与横向钢梁垂直相接,在纵向钢梁与横向钢梁相接处设置补强角钢;在纵向钢梁和横向钢梁与下层承载板相接处设置高程调节体;
4)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设置:在纵向钢梁与横向钢梁围和成的空腔内设置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在第二填充体的两边各设置一块第一填充体,并使下层承载板上的地锚螺栓穿过第二填充体上的锚栓穿过孔,在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之间设置橡胶粘结层,使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高程上;
5)预应力拉筋设置:将预应力拉筋依次穿过横向钢梁、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的预应力拉筋穿过孔;
6)上层承载板设置:在纵向钢梁与横向钢梁的上部设置上层承载板,并对上层承载板进行预压;在上层承载板上设置高程监测体;
7)补强筋板设置:在楼板下表面设置补强筋板,并使补强筋板的两端延伸至相邻的楼面梁外侧;补强筋板与楼面梁之间设置第一紧固螺栓,与纵向钢梁和横向钢梁通过第一连接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6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陆上叠合式预制承台及其生产和安装方法
- 下一篇:矿仓基础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