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水平角度的血透内瘘穿刺针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9747.6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0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蒋霞;葛建彬;王文娟;陈淑芹;张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套管 导管 连接杆 套筒 角度显示器 角度一致 穿刺针 肝素帽 限流 血透 针头 转柄 固定设置 活动安装 连接导管 连接套筒 连接针头 外侧表面 疼痛感 血管壁 钝针 渗血 保证 概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水平角度的血透内瘘穿刺针及使用方法,包括针头、套管、套筒、连接杆、转柄、导管、接头、肝素帽、角度显示器及限流夹,所述针头一端与套管相连,所述套管外侧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外侧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套筒一端与转柄相连,所述导管一端与套管远离连接针头一端相连,所述导管另一端与接头相连,所述接头远离连接导管一端与肝素帽相连,所述角度显示器及限流夹活动安装于导管外侧表面,该发明可保证每次穿刺的角度一致,让穿刺过程更加精准,在后续使用钝针进行穿刺时,也能保证每次的穿刺角度一致,使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且降低了血管壁渗血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刺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显示水平角度的血透内瘘穿刺针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即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而血管通路则是将患者体内血液持续引至体外并再返回体内的途径。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指通过手术在皮下将距离相近的某一动脉和浅表静脉血管联通,人工形成体内动静脉间直通管道;目的在于一方面利用表浅静脉便于穿刺的优点;另一方面通过动脉直接供血,使表浅静脉血流量增大达到治疗所需。
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尿毒症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的首选血管通路已得到广泛认可,较之其他类型通路(如中心静脉置管、人造血管等)有明显优势,如:1、狭窄发生率低;2、血栓形成率低;3、可反复穿刺、自行愈合,感染发生率低;4、并发症较少,使用寿命长。其最大问题在于其手术是否成功及成功后使用寿命受限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此外它需要较长时间“成熟”期才能使用,需马上透析患者无法使用。
现代血液透析技术在血管通路问题解决后才得到了迅速发展,而目前血管通路技术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瓶颈,严重影响到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扣眼”穿刺法,是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血管路径指南明确推荐的,并认为其是目前预防内瘘血管瘤形成的最有效方法。过去,长期透析的病人因为普通穿刺法反复区域式穿刺,穿刺局部极易形成假性动脉瘤,成瘤率为100%,甚至出现血管狭窄和堵塞。
钝针,它的针尖所采用的切割方法与普通内瘘针不同,针尖钝圆没有锋利的“刀”,是特别针对扣眼穿刺设计的。当患者的内瘘穿刺点的“隧道”形成后就可以使用钝针进行穿刺了,护士只要沿着“隧道”轻轻捻进即可,但在每次穿刺前需要先将患者穿刺点的结痂去除后才能顺利穿刺。另外,钝针对血管的损伤小,不易渗血。
目前扣眼穿刺是主流穿刺方法,但是关键点是要求同一穿刺点、同一穿刺角度,由于穿刺要求要高,新手医护人员在穿刺时很难掌握,特别是穿刺角度,一旦出现偏差,患者会特别疼痛并且将导致血管壁渗血,目前的限流夹只有张开和闭合状态,并没有半闭合状态,灵活度较低,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9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