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终端APP及NFC技术的棋类裁判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9918.5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6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姚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软铭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M1/725;A63F3/00;A63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裁判 棋类 读取 棋子特征 智能 移动终端显示屏 博弈 传统棋类 电子线路 近场通信 逻辑模块 平板电脑 棋子信息 通讯方式 游戏规则 智能手机 陆战棋 软硬件 棋子 存储 通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APP及NFC(近场通信)技术的棋类智能裁判实现方法,包括含NFC标签的棋子,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及相关的移动终端APP等逻辑模块。其中含NFC标签包括任何可通过移动终端以NFC通讯方式读取棋子特征信息的电子线路;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NFC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所述相关移动终端APP可以通过NFC通讯读取棋子特征信息,并根据游戏规则完成裁判过程并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进行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传统棋类,例如陆战棋等需要裁判的博弈项目的智能裁判方法;运用基于NFC技术的棋子信息存储和读取方法及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的软硬件完成特定的棋类项目的裁判过程,在原理及实现方法上克服了当前此领域同类产品的不足之处;为棋类智能裁判提供了一种可靠,简捷,经济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游戏竞技智能化及物联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裁判功能的游戏竞技智能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APP及NFC技术的棋类裁判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众多广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博弈棋类游戏中,不乏像陆战棋(也称“军棋”)这样可以双人或四人以“暗棋”方式对弈的棋类;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对弈双方的棋手之外,还需要一个可以根据博弈规则裁决每次棋子对碰胜负的裁判员。裁判员的需要贯穿游戏的始终,而缺乏裁判员将无法进行此类游戏。
为了无需裁判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游戏,人们也想出了各种方法替代真人裁判;比如在棋子上做物理改变,然后以机械的方式判断棋子对碰胜负结果,电子感应方法等等;其中进入市场化阶段的产品是感应式裁判器所采用的电子感应解决方法,利用在棋子中安装具备不同物理或电子特征的电子感应装置,再以裁判器的电子感应线路感应电子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进行棋子的判定;感应式方法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但在灵敏度,可靠性,复杂性,经济性,尤其是博弈规则的写入灵活性方面都有着天然的局限性。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技术做为物联网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在智能家居等智能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NFC为一种近距离通讯的通信方式,要求通讯距离在10cm之内,以固定的13.56MHz频率进行数字信号通讯;NFC通讯协议具有通用国际标准,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被广泛运用于金融设备,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同时,随着具备NFC功能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经由二维码等方式下载APP应用程序越来越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和熟悉;采用非常廉价的NFC标签等信息存储方式标识棋类游戏中棋子的特征信息并通过NFC手机等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完成裁判过程的方法,在技术上极大地简化了特定的棋类游戏裁判的构成,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可靠,价格低廉,尤其是棋子信息以数字信号存储及传输,可允许博弈规则以APP的方式编程写入;视需要还可将博弈过程传输至后台进行分析,显示,存储等处理;大大拓展了游戏的深度及广度,给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前景。
因此,本方法在原理及实现方法上克服了当前此领域同类产品的不足之处;为物联网技术在棋类智能裁判方面开拓了新的方法及应用领域,在产品的有效性,趣味性,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特点及优越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APP及NFC技术的棋类裁判实现方法。本发明在系统中通过在棋子中贴片或内置NFC可编程标签或NFC线路,运用移动终端的硬件及软件,包括内置的APP应用程序,对博弈棋类提供了快速,简捷,可靠的裁判方法,进而允许对整个游戏过程的传输,显示及分析,有效的解决了当前裁判器的局限性。提供了在博弈棋类尤其是陆战棋类智能裁判方面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软铭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软铭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99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