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箱梁锚穴凿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0003.6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8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新;宋超;范文东;王博奇;赵群飞;乔向伟;高圆杰;薛旅;刘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凿毛 水钻头 锚穴 液压油缸 滑槽 钻杆 钻头 滑轨 种箱 混凝土箱梁 活塞杆连接 工作效率 合金材料 施工装置 轴线垂直 活塞杆 自由端 箱梁 垂直 穿过 递增 制作 | ||
一种箱梁锚穴凿毛装置,属于箱梁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混凝土箱梁场内锚穴凹槽凿毛不到位,凿毛效率低的问题,包括若干合金材料制作的钻头、水钻头、钻杆、电动机和液压油缸,水钻头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水钻头的轴线垂直的滑槽,钻头与滑槽的自由端连接,水钻头穿过设置在电动机的滑轨上,钻杆位于滑轨内,电动机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钻杆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垂直,滑槽的长度从远离电动机的一端向靠近电动机的一端逐渐递增。本发明可实现锚穴和凹槽一次凿毛到位,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箱梁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梁锚穴凿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的大规模建设,目前桥梁的施工质量和运营状态为重中之重。作为桥梁的一种结构形式的混凝土箱梁,梁端锚穴位置凿毛的好坏,直接影响封锚混凝土与梁体结合的整体质量。目前在桥梁场针对锚穴凿毛施工中通过比较发现,采用人工凿毛方法存在光面凿不彻底,费时费工,采用气泵式凿毛机光面能凿除,但施工效率低,对于箱梁场内锚穴凹槽凿毛不到位,凿毛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混凝土箱梁场内锚穴凹槽凿毛不到位,凿毛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箱梁锚穴凿毛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箱梁锚穴凿毛装置,包括若干合金材料制作的钻头、水钻头、钻杆、电动机和液压油缸,水钻头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水钻头的轴线垂直的滑槽,钻头与滑槽的自由端连接,水钻头沿着轴线通过钻杆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水钻头穿过设置在电动机的滑轨上,钻杆位于滑轨内,电动机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钻杆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垂直,滑槽的长度从远离电动机的一端向靠近电动机的一端逐渐递增。
所述钻头沿着水钻头的轴线对称设置,便于离心式凿毛。
所述箱梁锚穴凿毛的装置设置在平台上,便于操作。
所述平台底部设有支腿,支腿底部设有万向轮,便于移动。
所述平台上设有支架,液压油缸位于支架的顶端。
所述支架两侧设有侧向的支撑杆,加强支架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液压油缸和钻杆上的滑轨可实现该装置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解决箱梁锚穴凿毛不到位和凿毛深度不够、凿毛效率低等缺点,并解决了箱梁锚穴橡胶圈凹槽不好凿毛或者凿毛面不够等缺点,通过滑槽固定钻头,启动电动机时,钻头通过电动机的转速能伸缩工作,并且各位置都可以凿除混凝土表层,凿毛效果明显,非常适用于箱梁梁端锚穴处的凿毛。并可实现锚穴和凹槽一次凿毛到位,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施工过程操作简单,效率高,施工速度快。较其它方案减少了设备和人员的投入,且施工噪声小,节能环保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钻头;2-水钻头;3-钻杆;4-电动机;5-液压油缸;6-滑槽;7-平台;8-支腿;9-万向轮;10-支架;11-支撑杆;12-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箱梁锚穴凿毛装置,包括若干合金材料制作的钻头1、水钻头2、钻杆3、电动机4和液压油缸5,水钻头2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水钻头2的轴线垂直的滑槽6,钻头1与滑槽6的自由端连接,水钻头2沿着轴线通过钻杆3与电动机4的输出轴连接,水钻头2穿过设置在电动机4的滑轨12上,钻杆3位于滑轨12内,电动机4与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连接,钻杆3与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垂直,滑槽6的长度从远离电动机4的一端向靠近电动机4的一端逐渐递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0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