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4G通信的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1445.2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4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鸣;李旭;朱明正;于洋;房晟辰;满玉岩;郗晓光;张弛;刘卫平;吴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电缆 接地环流 信号传输模块 在线监测系统 计算机系统 远端 电流测量模块 在线监测功能 交叉互联箱 无线专网 卫星同步模块 现场测量数据 电源模块 通信线路 远端监控 有效地 构建 传输 施工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4G通信的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电流测量模块、控制与信号传输模块、远端计算机系统,电流测量模块安装在交叉互联箱的接地处;控制与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电源模块、RTU模块、4G无线专网模块和卫星同步模块,远端计算机系统通过4G无线专网与位于不同交叉互联箱处的控制与信号传输模块相连接,实现整条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功能。本发明采用4G通信方式将现场测量数据传输给远端计算机系统,从而实现远端监控的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功能,解决了现有方案存在的施工复杂、工期长、成本较高、通信线路的维护困难等问题,有效地降低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成本,本发明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4G通信的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压电缆接地环流监测技术涌现出来,通过在高压电缆的交叉互联箱安装电流传感器测量接地系统的环流,可以评估电缆线路的运行工况。这种技术采用光纤通信的方式,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上传至远端后台服务器。但是,由于光纤通信线路需要沿电缆线路实体敷设,在敷设过程中,通常要开挖道路,其施工复杂、工期长、成本较高、通信线路维护困难,因此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建设及维护方便、成本低廉且使用方便的基于4G通信的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4G通信的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电流测量模块、控制与信号传输模块、远端计算机系统,所述电流测量模块安装在交叉互联箱的接地处;所述控制与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电源模块、RTU控制模块、4G无线专网模块和卫星对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RTU模块和4G无线专网模块相连接并为其供电,所述RTU模块与电流测量模块相连接实现电流采集控制功能,该RTU模块通过4G无线专网模块与4G无线网络相连接,所述远端计算机系统通过4G无线网络与位于不同交叉互联箱处的控制与信号传输模块相连接,实现整条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环流在线监测功能。
所述电流测量模块包括四个电流互感器,四个电流互感器卡装在交叉互联箱的接地连片处,四个电流互感器分别对应A、B、C三相线和中性线。
所述电流互感器为开合式电流互感器。
所述电流互感器为全封闭结构。
所述电源模块采用蓄电池,或者采用光伏面板。
所述4G无线专网模块上安装卫星同步模块,用于辅助RTU模块同步采集电流信号。
所述卫星同步模块采用北斗卫星对时模块。
所述远端计算机系统安装在监控中心,该远端计算机系统包括专家诊断系统和通讯人机接口界面,实现数据读取、数据分析、数据记录、历史数据查询、波形显示和故障报警功能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4G通信方式将现场测量数据传输给远端计算机系统,从而实现远端监控的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功能,解决了现有方案存在的施工复杂、工期长、成本较高、通信线路的维护困难等问题,有效地降低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成本,本发明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2、本发明采用卫星同步模块实现高压电缆沿线接地环流信号的同步测量功能,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为系统的现场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1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