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2410.0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9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皇莉莉;杨云帆;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8 | 分类号: | B61D1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车顶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具有吊挂臂、纵梁和散流器,散流器设置于侧墙板与纵梁之间,散流器具有适合与车体固定的安装座、铰接于该安装座的翻板和设置于翻板的散流部分,散流部分的背部适合与客室风道的出风口相连,翻板的活动端可拆卸地固定于纵梁外侧;车顶内装结构,还具有中顶灯,中顶灯的两侧分别固定于纵梁内侧。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具有轻量化的特点;散流器可旋转打开,方便送风系统的清洁与维护;拥有大视野,传统结构中被侧顶板挡住的视野与空间完全可呈现出来;美观性强,大面积的灯光与图案为乘客提供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的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轨道车辆车顶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主要包含吊挂臂、纵梁、横梁、出风口骨架、散流器、侧顶板、中顶板、客室照明灯具,结构较为繁琐,其中侧顶板一端连在纵梁上,一端连在侧墙上,侧顶板下表面距离地板布一般为1900mm,这就导致了窗区视野不够开阔,客室空间不够大;散流器与风道送风口之间通过出风口骨架连接,散流器紧固在出风口骨架上,无法打开,在清洁送风系统时需将散流器拆下。客室照明灯具为两条灯带,分布在中顶板两侧,结构单一,美观性较差;随着轨道交通车辆的迅速发展,这种传统的车顶内装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繁琐、视野较小、不便维护以及美观性较差等问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具有吊挂臂、纵梁和散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流器设置于侧墙板与纵梁之间,所述散流器具有适合与车体固定的安装座、铰接于该安装座的翻板和设置于翻板的散流部分,所述散流部分的背部适合与客室风道的出风口相连,所述翻板的活动端可拆卸的固定于纵梁外侧。
进一步的,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还具有中顶灯,所述中顶灯的两侧分别固定于纵梁内侧。
上述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吊挂臂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车顶钢结构;
步骤2、将纵梁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吊挂臂下方;
步骤3、然后将散流器的安装座固定于车顶钢结构,散流器的翻板的活动端通过压紧锁搭接在纵梁上;
步骤4、将中顶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梁内侧;
步骤5、遮挡板卡接在纵梁下方。
此外,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车顶内装结构。
与传统结构相比,主要有以下创新点:
一、与侧顶板相结合的新型散流器结构,新型散流器的连接方式与安装位置与传统散流器大有不同,新型散流器安装在最外侧,一端铰接直接连在车体上,一端可通过用压紧锁连接在纵梁上,可旋转打开,省去窗区侧顶板与出风口骨架,风道的送风口直接压接在散流器上便可实现客室送风。
二、中顶灯两端直接紧固在纵梁上,操作方便;中顶灯宽度较宽,平铺在整个中顶区域,照明效果好;若如此大面积的灯罩上喷绘图案,在灯光的照射下,可极大地增强美观性。
本发明通过新的内装件结构、新的连接方式以及新的排布与组合,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大视野集成式车顶内装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以下优势:①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具有轻量化的特点;②散流器可旋转打开,方便送风系统的清洁与维护;③拥有大视野,传统结构中被侧顶板挡住的视野与空间完全可呈现出来;④美观性强,大面积的灯光与图案为乘客提供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附图说明
图1是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2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 下一篇:一种城市轨道车厢电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