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酸+草酸混酸阳极氧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2524.5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6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杰;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8 | 分类号: | C25D11/08;C25D1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酸 硫酸 阳极 混酸 阳极氧化工艺 硬质阳极氧化 铝合金材料 混合槽液 硬质阳极 膜厚 高耐腐蚀性能 工艺技术领域 阳极氧化处理 耐腐蚀性能 辅助成份 耐腐蚀性 外观特性 阳极表面 高硬度 耐腐性 阳极化 氧化膜 封孔 膜层 升流 | ||
本发明属于一种耐腐蚀性硬质阳极氧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硫酸+草酸混酸阳极氧化工艺,(1)采用硫酸+草酸混合槽液,其中草酸为主要成份浓度为50g/L,硫酸为辅助成份浓度为2g/L;(2)对铝合金材料工件进行阳极化,控制温度为4‑6℃,调整电流密度为1‑3A/dm2,升流时间为5‑10min,反应时间为3‑4h,要求膜厚50‑100um;(3)阳极达到膜厚后,采用92‑100℃纯水封孔3‑4小时,得到具有较高耐腐性氧化膜。对铝合金材料工件进行硫酸+草酸混合槽液阳极氧化处理,使得阳极表面具有硫酸硬质阳极外观特性,又具有草酸阳极较高耐腐蚀性能,混酸硬质阳极氧化工艺阳极具有明显硬质阳极性质,得到较高的膜层厚度,具有较高硬度及耐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腐蚀性硬质阳极氧化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腐蚀性硬质阳极氧化工艺,适用于IC装配关键耐腐蚀性反应腔体硬质阳极工艺。
背景技术
耐腐蚀性硬质阳极氧化工艺,有其特别的重要性。硬质阳极工艺由于其特殊性能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IC领域中对硬质阳极工艺性能要气越来越高,尤其阳极膜的耐腐蚀性能,其广泛应用与关键反应腔体及其它关键零部件,开发具有较高耐腐蚀硬质阳极,提高设备性能及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硫酸+草酸混酸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对铝合金材料工件在硫酸+草酸混合酸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通过控制阳极过程中两种酸的比例,反应温度,及电流密度等。从而得到致密的氧化膜,具有硫酸硬质阳极外观特性,又具有草酸阳极较高耐腐蚀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硫酸+草酸混酸阳极氧化工艺,
(1)采用硫酸+草酸混合槽液,其中草酸为主要成份浓度为50g/L,硫酸为辅助成份浓度为2g/L;
(2)对铝合金材料工件进行阳极化,控制温度为4-6℃,调整电流密度为1-3A/dm2,升流时间为5-10min,反应时间为3-4h,要求膜厚50-100um;
(3)阳极达到膜厚后,采用92-100℃纯水封孔3-4小时,得到具有较高耐腐性氧化膜。具有硫酸硬质阳极外观特性,又具有草酸阳极较高耐腐蚀性能。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对铝合金材料工件进行硫酸+草酸混合槽液阳极氧化处理,通过控制两种酸的比例,使得阳极表面具有硫酸硬质阳极外观特性,又具有草酸阳极较高耐腐蚀性能,通过不断尝试,混酸硬质阳极氧化工艺阳极具有明显硬质阳极性质,得到较高的膜层厚度,具有较高硬度及耐腐蚀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硫酸+草酸混酸阳极氧化工艺,
(1)采用硫酸+草酸混合槽液,其中草酸为主要成份浓度为50g/L,硫酸为辅助成份浓度为2g/L;
(2)对铝合金材料工件进行阳极化,控制温度为4-6℃,调整电流密度为1-3A/dm2,升流时间为5-10min,反应时间为3-4h,要求膜厚50-100um;
(3)阳极达到膜厚后,采用92-100℃纯水封孔3-4小时,得到具有较高耐腐性氧化膜。具有硫酸硬质阳极外观特性,又具有草酸阳极较高耐腐蚀性能。
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能的阳极膜,使用5%wt的盐酸溶液经行Bubble Test,即将玻璃管使用遮封胶水,粘附在试片表面,在玻璃管内加入测试用5%wt盐酸溶液液位高2-3cm,测试区域溶液同一个点在一秒钟内连续冒三个以上气泡,代表测试结束,记录结束时间。耐腐蚀性硫酸硬质阳极氧化工艺试片耐腐蚀性测试时间达到8h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25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