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式空心电抗器通风条绝缘性能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2862.9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2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董树林;杨帆;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27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电抗器 干式空心电抗器 电气原理图 绝缘性能 测试 喷淋 串联变压器 喷淋系统 设计测试 使用寿命 装置检测 生产工艺 变压器 拉弧 水珠 合理性 加高 配方 通电 观察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电抗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通风条绝缘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计测试装置的电气原理图;步骤二、根据电气原理图将通风条串联变压器一侧;步骤三、通风条测试,将通风条固定,用喷淋系统给通风条表面喷淋,水珠完全喷到通风条表面即可,同时利用变压器给通风条加高电压,电压的大小约15000V,喷淋和通电时间至少160~170个小时,观察通风条表面,表面没有拉弧痕迹则判断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本装置检测了通风条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的合理性,减少了影响电抗器寿命的一个因素,为电抗器使用寿命提供了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抗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通风条绝缘性能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进年来,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扩张,电网的输送容量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远,整个电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惠及的面积也越来越广,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每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综上所述,电网的安全运行,势必要求整个电网中个各个设备安全运行。电抗器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次类设备,安全运行是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
如图1所示,通风条1属于一种绝缘零件,是干式空心电抗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包封和包封之间使用,正常使用时,隔离包封和包封之间,便于绕组的通风冷却,系统突发短路时,防止包封之间受压导致电抗器包封之间导通。主要采用环氧树脂、固化剂、玻璃纤维纱、其他添加材料制成。在户外使用时,随着使用时间及使用环境的恶劣,通风条表面附着导电污染物,污染物导致其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引起包封表面产生拉弧现象,导致电抗器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通风条绝缘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计测试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步骤二、根据电气原理图将通风条串联变压器一侧;
步骤三、通风条测试,
将通风条固定,用喷淋系统给通风条表面喷淋,水珠完全喷到通风条表面即可,同时利用变压器给通风条加高电压,电压的大小约15000V,喷淋和通电时间至少160~170个小时,观察通风条表面,表面没有拉弧痕迹则判断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中通风条绝缘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这种测试方法模仿最严酷的使用工况下通风条绝缘性能的测试,本装置检测了通风条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的合理性,减少了影响电抗器寿命的一个因素,为电抗器使用寿命提供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测试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通风条绝缘性能的测试方法,步骤一、设计测试装置的电气原理图;步骤二、按照原理图进行详细设计;步骤三、各零部件的采购及性能的测试;步骤四、按照设计图纸完成测试装置的安装及电气接线;步骤五、测试装置的带电调试;步骤六、通风条测试,将通风条固定,用喷淋系统2给通风条表面喷淋(水珠完全喷到通风条表面即可),同时利用调压器3给通风条加高电压,电压的大小约15000V,模拟电抗器的运行环境。喷淋和通电时间至少160~170个小时,观察通风条表面,表面没有拉弧痕迹则判断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通过上述方法,本装置模拟户外环境,对通风条进行测试,解决了电抗器因为通风条绝缘性能的下降而影响电抗器寿命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2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