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料识别方法、识别系统及物料贴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4284.2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1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曾赢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Q50/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料 识别 方法 系统 贴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料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物料,物料上设置有标记,每一种物料对应一种标记,标记定义有至少一个子标记单元,每一个子标记单元都具有一标记状态,标记状态为第一标记状态或不同于第一标记状态的第二标记状态;获取标记的图像信息,标记的图像信息包含每一个子标记单元的标记状态;以及对标记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获取与标记对应的物料的信息。本发明提供的识别方法,可以避免在物料贴合制程中由于物料之间相互混合带来的系列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料识别系统及物料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识别方法、识别系统及物料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产线上进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由于来料通常来自多个不同的供应商,对于某一种来料而言,其可能来自不同供应商,而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同一种来料在外型上无法明显区分,容易产生混料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往往采用在装载来料的容器上粘贴相应的来料的标号,依靠人眼进行分别,该方式虽提供了一种区分各种来料的方式,但是一方面由于通过人为操作增加人工成本,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标号之间相近的话也容易误辨识,导致来料混乱,尤其是在贴合制程中,若待贴合的两个部件不是符合要求的组合,在贴合之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若不及时发现,不仅增加制程时间,拉低效率,若来料在贴合再因为出现问题而拆开的过程中对相互贴合的两个部件造成损伤,还会带来较大的物料浪费,不利于成本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物料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物料,所述物料上设置有标记,每一种物料对应一种标记,所述标记定义有至少一个子标记单元,每一个所述子标记单元都具有一标记状态,所述标记状态为第一标记状态或不同于所述第一标记状态的第二标记状态;
获取所述标记的图像信息,所述标记的图像信息包含每一个所述子标记单元的标记状态;以及
对所述标记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获取与所述标记对应的所述物料的信息。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物料识别系统,应用于贴合治具中,所述识别系统包括:
设置于物料上的标记,每一种所述物料对应一种标记,所述标记上定义有至少一个子标记单元,每一个所述子标记单元都具有一标记状态,所述标记状态为第一标记状态或不同于所述第一标记状态的第二标记状态;
至少一个图像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标记的图像信息;
识别装置,与所述图像信息获取装置电连接,用于对所述标记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获取对应的物料的信息。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物料贴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所述第一物料上设置有第一标记,所述第二物料上设置有第二标记;
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识别方法识别上述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以分别获取上述的第一物料的信息和第二物料的信息,所述识别方法;
根据所述第一物料的信息和所述第二物料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物料和所述第二物料是否符合可贴合条件;
当判断为是时,将所述第一物料和所述第二物料进行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通过提供一包括多个子标记单元的标记,对各个子标记单元的标记状态进行分析,以调取预存的物料信息库中对应的目标物料信息,来识别标记所在的物料,可以避免在物料贴合制程中由于物料之间相互混合带来的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识别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标记的物料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标记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42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