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的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4330.9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3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鸣;郁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8/12;D01F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纺织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的纺织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集纳米纤维、超细纤维和普通纤维于一体,其细度、物性及制成品的风格等可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工艺控制加以调节。制备方法包括:将两种不相容的聚合物共混,得到共混聚合物,然后再与另一组两种不相容聚合物的混合物一起喂入复合纺丝机的海通道再次共混,在主干通道喂入不易溶的聚合物,然后通过喷丝板组件挤出形成复合丝,所得到的纤维再放入碱溶液中浸渍,最终将易溶聚合物除去,便可获得集纳米纤维、超细纤维和普通纤维于一体的全新的纤维材料。制造设备简单、无环境污染,可进行规模性生产,不仅量大且应用面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能性的纺织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纺织材料自1935年之后,伴随着合成工业、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熔融纺丝技术的发明,当时使用的棉、麻等植物纤维、兽皮、人造丝等纺织原料转向从煤炭、石油中提取的合成纤维原料,由它纺制成涤纶(PET)、尼龙(PA)等合成纤维(平井利博,FiberMaterials and Their New Functions 繊維と工業Vol.70,No.9(2014))。其纤维的细度大多为10000nm(10um)以上。由于这些合成纤维的机械物理性能优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量大面广的主要纤维。随着需求的不断提高,目前正在向纤维细化,品种多样化以及功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多领域的不同的需求。
而在1968年时,日本对天然皮革的结构及组成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岡本三宜,繊維学会誌(繊維と工業),32(9),318(1976)),发现天然皮革主要由胶原超细纤维以主体缠绕的结构组成。由于超细纤维的细度为100~10000nm(0.1~10um),当时无法由纺丝直接获得。于是日本开发了复合纺丝法。它是把二种不相容的聚合物,通过复合纺丝机纺制成双组份复合丝,制成产品后,再把其中的一种聚合物除去,留下的另一组份是以超细纤维组成的产品。日本以仿生方法制造出人工皮革,目标是替代天然皮革。
超细纤维细而柔软,具有良好的机械物性,手感触感优异,外表美观,加之人工皮革具有均匀性良好,不霉不蛀,轻量等优点,在世界上首次由人工制造的皮革超过天然皮革。由于人工皮革以替代天然皮革为目的,故其使用的领域有限。
进入2000年,由于科技高度发展,世界进入了纳米纤维时代,各国均以纳米纤维作为战略目标加以研发。由于纳米纤维具有许多优点,如比表面积大,柔软性、过滤性、藏污性、手感等性能优良,且纳米纤维的细度为1nm~100nm(0.001~0.1um),与分子链级0.1nm~1nm(0.0001~0.001um)相近,故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由于纤维越细,其强度越差,目前的纳米纤维强度与理论值的强度相差甚远。纳米纤维研发的装置很多,但只能形成二维的非织造布,应用范围有限。当前纳米纤维研制的关键技术在于它的结构化以及它的工艺和装置,要达到量产尚需时日。发明人在多年前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在一根纤维内获得了成百上千的纳米纤维,然而把纤维中的易溶(COPET)部分除去,会发现纳米纤维间形成不均匀的粘连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性的纺织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所获得的纤维制品透气、吸湿性差,手感、风格不良,同时纤维单一,不能做到现有纤维的纤度在同一根纤维上全覆盖的缺陷。
本发明的一种功能性的纺织新材料,所述材料集纳米纤维、超细纤维和普通纤维于一体,其中普通纤维作为主干,其表面覆盖有纳米纤维和超细纤维。
所述纳米纤维、超细纤维和普通纤维的原料相同,均为PET或PA。由于主干部分、纳米纤维部分、超细纤维部分都是同一种原料PET或PA,相容性极好,纳米纤维、超细纤维牢牢地嵌入主干部分,就像在主干表面长出无数的纳米纤维和超细纤维,并牢牢地附着在主干上。
所述材料在易溶聚合物去除前,其主干部分为普通纤维,普通纤维的表面覆盖有同种材料的纳米纤维和超细纤维的涤纶(或尼龙)的复合短丝(或长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4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