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节式接地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5977.3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7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史向平;侯波;房灵光;汪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洋博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进华;吴林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导体 接地 接地体 独立节点 接地电阻 接地网 大地介质 单独作用 接触电阻 正多面体 导电体 多节点 预埋 连通 开挖 铺设 地下 土壤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节式接地体,包括用于铺设在预埋沟槽内的接地导体和沿接地导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接地集节,所述接地集节为正多面体结构的导电体,且每个接地集节均与接地导体连接并形成用于降低接地电阻的独立节点,使接地导体连通多个独立节点形成用于连续散流雷能量并使其泄入大地的多节点接地网,本发明的集节式接地体利用一根或多根接地导体将多个接地集节连接组成集节式接地网,使每个接地集节都能单独作用并降低其与周围大地介质之间的接触电阻,便于接地体在地下连续性的降低周围接地电阻,使雷能量流经接地体时被连续散流并安全泄入大地,无需大面积开挖土壤,节省人力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防雷接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节式接地体。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的接地装置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电气设备与运行人员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措施,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而具有良好冲击特性的接地体可通过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起到防雷的作用,为输电线路提供有效的防护,从而避免因为雷击引发停电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供电可靠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接地装置中,接地网是关系到防雷成败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接地网的面积要很大,很多地方为了达到接地电阻的要求,需要采用爆破、深井、斜井、远距离外引、换土等手段来降低接地电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节式接地体,用以解决现有接地网存在上述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节式接地体,包括用于铺设在预埋沟槽内的接地导体和沿接地导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接地集节,所述接地集节为正多面体结构的导电体,且每个接地集节均与接地导体连接并形成用于降低接地电阻的独立节点,使接地导体连通多个独立节点形成用于连续散流雷能量并使其泄入大地的多节点接地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现有接地网的铺设,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为了降低接地电阻,通常采用爆破、深井、斜井、远距离外引、换土等手段来降低接地电阻,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而且成本也较高,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一根或多根接地导体将多个接地集节连接组成集节式接地网,只需在地下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开设一条沟槽,将接地集节分布在沟槽内,利用接地集节的多面体结构,使每个接地集节都能在各个方向与土壤紧密接触并单独作用,降低单个接地集节与周围大地介质之间的接触电阻,便于接地体在地下连续性的降低周围接地电阻,使雷能量流经接地体时被连续散流并安全泄入大地,结构简单,优化降阻方案,节省人力,确保安全防护。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导体包括内芯和包覆在内芯外侧的防腐层,所述内芯设置至少一条,且每芯由单股或多股的导电线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线为金属、非金属、复合金属或石墨材料组成的导体。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导体用于铺设时设置至少一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防腐层包覆内芯的结构,避免接地导体因长时间埋入地下容易被腐蚀的情况,确保接地体的安全防护。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导体呈水平铺设,使多个接地集节水平分布在地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将接地体水平铺设,增加接地网的铺设面积,便于有效降低接地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导体向地下垂直铺设,使多个接地集节沿垂直方向分布在地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当可建面积一定时,可将接地体垂直铺设,便于有效降低接地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导体上的每相邻两个接地集节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0mm-250mm,使接地导体每1m的长度内设置至少5个接地集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洋博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洋博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59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