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机制木炭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6200.9 | 申请日: | 201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5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彭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盟昌轩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65700 云南省普***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制木炭 木炭 粘合剂 制备 炭化 环保型 木炭棒 棒芯 送入 干燥混合粉末 综合回收利用 环境无污染 气固分离器 天然粘合剂 混合粉末 炭化过程 植物秸秆 粉碎机 锯末 板栗壳 含水率 烘干机 挤压机 炭化炉 玉米芯 烘干 烧制 装入 挤压 燃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机制木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包含玉米芯、锯末、板栗壳、植物秸秆、木炭废料、粘合剂,步骤二:将原料送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然后干燥至含水率小于8%;步骤三:将混合粉末原料经气固分离器;步骤四:干燥混合粉末原料和木炭废料混合在一起,加入粘合剂,送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获得合格的棒芯材料;步骤五:将棒芯材料送至挤压机内挤压成木炭棒芯;步骤六:烧制炭化过程,将步骤四获得的木炭棒芯装入炭化炉炭化,经炭化得到机制木炭。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将木炭废料作为原料生产机制木炭,实现木炭废料的综合回收利用,且所用的粘合剂为天然粘合剂,燃烧不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炭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型机制木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机制木炭是机制薪棒在炭化装置中隔氧或少量通氧的条件下,加热分解而得的,其热值在8000大卡/kg,其燃烧时没有SO2的排放,可做到没有烟尘,是一种清洁燃料。
目前的生产过程主要有:烘干、成型制棒、烧制炭化等步骤,机制木炭市场广阔,饭店用作烧烤用炭,棒炭密度是木炭的三倍以上,燃烧无烟,工业上,机制木炭用于生产二硫化炭和钢铁冶炼。随着国家对资源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制木炭生产的原料来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已成为了技术发展的必然,但由于技术复杂、控制难度大,很难在产业上实际应用,而现有的机制木炭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粘合剂,这大大增大了机制木炭制备的成本,此外,粘合剂的添加对加工者和使用者的身体的健康均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机制木炭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保型机制木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包含玉米芯30~50份、锯末30~60份、板栗壳20~35份、植物秸秆25~40份、木炭废料15~30份、粘合剂6~12份;
步骤二:原料的处理,将玉米芯、锯末、板栗壳、植物秸秆送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后,得到混合粉末原料,其中混合粉末原料的粒径5~8mm,将混合粉末原料加入到双管式烘罐中,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往双管式烘罐中通入热气,对混合粉末原料进行烘干,将混合粉末原料干燥至含水率小于8%;
步骤三:原料与热气分离,在双管式烘罐的出料口与气固分离器连通,通过气固分离器将混合粉末与热气分离,热气经气固分离器的出口排出,烘干的混合粉末原料经气固分离器的出料口排出,得到含水量合格的干燥混合粉末原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干燥混合粉末原料和木炭废料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后,加入粘合剂,接着再搅拌均匀,最后送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获得合格的棒芯材料;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获得的棒芯材料送至挤压机内挤压成木炭棒芯;
步骤六:烧制炭化过程,将步骤四获得的木炭棒芯装入炭化炉炭化,经炭化得到机制木炭,炭化时,炭化炉排出的火烟进入炭化炉排烟回收管道,在引风机及炭化炉内压力的作用下,炭化炉排出的火烟进入双管式烘罐,将混合粉末烘干,依次循环。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烘干机的烘干温度为160~180℃,烘干时长为3~6h。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六中烧制炭化步骤分为升温保温、初始炭化、全面炭化、最终煅烧四个阶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中挤压机挤压出的木炭棒芯的形状为条状、方块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秸秆包含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秸秆。
进一步地,所述的粘合剂为糊精、淀粉和粘土的混合物,其中糊精、淀粉和粘土的质量比为1~2:3~5:6~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盟昌轩炭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盟昌轩炭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6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