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弦露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6761.9 | 申请日: | 201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8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宏 |
主分类号: | D06M13/02 | 分类号: | D06M13/02;D06M13/148;D06M13/144;D06M13/463;D06M15/53;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弦露 生产工艺 | ||
护弦露的生产工艺,涉及护弦品的生产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先将0.5‑1.5%羊毛脂与4‑8%的甘油加入配料罐中,开启搅拌201,不断搅拌下加热至55‑60℃,再加入0.5‑2%的十八醇;再在配料罐中加入1.2‑2.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0.5‑2%聚乙二醇;打开计量阀将计量罐中的去离子水加入配料罐;待物料冷却至室温;在配料罐中加入0.2‑0.8%的尿囊素;将配料罐中的物料通过泵打入陈化罐;将上述配制好的物料陈化;给陈化罐加压,打开灌装阀将陈化好的物料送去灌装机灌装;将灌装好的半成品送去包装。该工艺具有成本低、简单易行的特点。
技术领域
护弦露的生产工艺,涉及古琴弦养护品生产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古琴是祖国历史悠久的古老乐器,古时称谓琴、七弦琴、瑶琴,现多称古琴。关于古琴《礼记》中就曾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曾有记载:“伏羲观凤凰,栖于梧桐”后据凤凰的身形创造了古琴的样式,“斫桐为琴”也就是说:“以桐制琴,绳丝为弦”。历代文人雅士不断发展,琴身各部位也以人文自然的名称命名。如琴额(也称凤额)、凤嗉(象征凤凰的嗉)、雁足、岳山(象征山丘的高起部位)、承露(像承接露珠的凸起部分),再如面板形如覆瓦象征天圆、底板为平面象征地方;据《世本》(先秦时期的史官修撰)记载:伏羲制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365天加润年的一天为366天。古琴琴弦由岳山到古琴的琴体长度为三尺四寸。
传统古琴弦为蚕丝制作,非常脆弱,因此更要加以养护。建国后艺术家们虽对琴弦进行了改良,将传统的丝弦改良内为钢弦外绕丝的琴弦,但改良的钢弦外的绕丝也必须要加以护理的。
发明内容
由于古琴弦的长度较长,由岳山104到龙龈101的长度约为34寸(1120mm),因此,无论是纯丝弦,还是改良的绕丝弦,均极易受损断裂。现有技术的护理方法就是用凡士林涂抹琴弦,此方法一是不便于涂匀,涂多了沾手,弹奏时发生粘涩,不利于走手音的演奏,而古琴最迷人、最具魅力的琴音是它的走手音(也称走音,即按弦的左手指在当右手指弹凑时或弹凑发音后,左手指按着琴弦移动发出连续的不同音高的声音),然而琴弦稍有粘涩都会影响发音的流畅,粘涩也经常会导致琴者的手指磨破(特别是手指尚未磨起老茧的初学者);二是一不小心就是粘附到琴的面板上,造成古琴面板漆面的损伤,护弦器会对琴面的大膝有渗透作用,使膝面变色,严重影响琴的美观。
归纳现有技术的护弦品具有以下不便:
其一:不易涂抹;
其二:粘稠易吸附灰尘;
其三:最为令琴者感到不便的是,护弦露弹凑时会涩手,严重影响走手音的发挥;
其四:护弦剂粘附到琴的面板上如不及时擦拭清理会使得美丽的琴面变色。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设计一种的易于涂敷的护弦品;
本申请的目的之二是设计一种抗静电吸附的护弦品;
本申请的目的之三是设计一种使琴弦滑润的护弦品;
本申请的目的之二是设计一种使琴弦滑润的护弦品。
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护弦露
1、护弦露,包括:羊毛脂、甘油、白油、十八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聚乙二醇、5-尿基乙内酰胺、香精、色素;
其特征在于:
护弦露的组成质量百分比为:
羊毛脂:0.5-2%
甘油:4-8%
白油:0.5-2%
十八醇:1.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宏,未经马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67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运动衣面料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酯纤维面料处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