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对接碰焊的金属丝切定位载料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7372.8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8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邓君;徐红娇;何楚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6;B23P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丝 配件 输送槽 碰焊 配电控制箱 导向装置 输送装置 配合 金属材料 载料机构 振动送料盘 焊接效率 两侧设置 两端设置 末端连接 配合部位 切断装置 出料槽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接碰焊的金属丝切定位载料机构,包括配电控制箱,配电控制箱的两侧设置有金属材料盘,且配电控制箱的两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的内侧设置有与金属丝配合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内侧设置有与金属丝配合的切断装置,配电控制箱的中部设置有与配件振动送料盘连接的配件输送槽,配件输送槽与两侧的金属丝配合,且配合部位的上方设置有碰焊装置,配件输送槽的末端连接有出料槽;本发明通过导向装置和输送装置使金属丝从金属材料盘向中部沿着特定方向自动给进,并在中部设置有与其配合的配件输送槽,在配件输送槽和金属丝对接的部位设置碰焊装置,实现了连续碰焊加工,极大的提高了配件两侧金属丝的焊接效率。
原案申请号:2017100022697
原案申请日:2017年1月3日
原案申请人:东莞理工学院
原案申请名称:一种可以导向自动给进的对接碰焊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的焊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接碰焊的金属丝切定位载料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的科技的发展,金属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在金属的加工过程中,大多会用到焊接,其中有一种配件,需要再其两侧焊接由相同或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丝,而现有的生产领域中,大多先根据所需金属丝的长度裁切好,然后再将金属丝一根一根的焊接好配件上,有些是通过机械焊接,有些是人工焊接,即使采用机械焊接也需要放料和夹紧,因此现有配件两侧焊接金属丝的效率不高,耗费了大量的生产工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接碰焊的金属丝切定位载料机构,通过导向装置和输送装置使金属丝从金属材料盘向中部沿着特定方向自动给进,并在中部设置有与其配合的配件输送槽,在配件输送槽和金属丝对接的部位设置碰焊装置,并且在输送装置的末端设置切断装置,实现了连续碰焊加工,极大的提高了配件两侧金属丝的焊接效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对接碰焊的金属丝切定位载料机构,包括配电控制箱(1),所述的配电控制箱(1)的两侧设置有金属材料盘(3),且配电控制箱(1)的两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导向装置(2),所述的导向装置(2)包括导向轮和双排错位设置的导向筒,所述的导向筒连接到导向电机,所述的导向装置(2)的内侧设置有与金属丝配合的输送装置(5),所述的输送装置(5)的内侧设置有与金属丝配合的切断装置(9),所述的配电控制箱(1)的中部设置有与配件振动送料盘(4)连接的配件输送槽,所述的配件输送槽与两侧的金属丝配合,且配合部位的上方设置有碰焊装置(8),所述的配件输送槽的末端连接有出料槽(48),所述的出料槽(48)的末端与配电控制箱(1)上的收集盒(10)配合,所述的输送装置(5)、导向电机、切断装置(9)、配件振动送料盘(4)和碰焊装置(8)连接到配电控制箱(1)。
进一步的,所述的碰焊装置(8)包括设置在驱动轴(50)上的碰焊曲柄(49),所述的碰焊曲柄(49)连接有碰焊连杆(51),所述的碰焊连杆(51)铰接有碰焊转臂(52),所述的碰焊转臂(52)下方连接有与配件及金属丝配合的碰焊器(53),所述的驱动轴(50)和碰焊器(53)连接到配电控制箱(1)。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装置(5)包括设置在配电控制箱(1)上的输送座(12)和输送气缸(13),所述的输送座(12)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输送活动座(15),且输送活动座(15)与输送气缸(13)连接,所述的输送活动座(15)上方设置有与金属丝垂直的输送筒(16),所述的输送筒(16)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压紧筒(18),所述的压紧筒(18)设置在输送转臂(19)上,所述的输送转臂(19)铰接在输送转座(20)上,且输送转臂(19)连接有输送连杆(21),所述的输送连杆(21)与驱动轴(50)上设置的输送曲柄(22)连接,所述的输送气缸(13)连接到配电控制箱(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7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