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浓度硝氮废水处理的缺氧流化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9914.5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珺;程学文;张宾;莫馗;李海龙;高凤霞;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浓度 废水处理 缺氧 流化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浓度硝氮废水处理的缺氧流化床装置,其包括:进料罐、缺氧流化床、制氮机系统和氮气出口分布器;缺氧流化床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填料区、过渡段和出水区,在所述出水区内设有三相分离器;所述缺氧流化床的底端设有进水口,在进水口的上方、填料区的下方设有水流分布器,在出水区的上部设有出水口;进料罐通过进料管与缺氧流化床的进水口相连;制氮机系统通过进气管与氮气出口分布器相连,氮气出口分布器位于缺氧流化床的填料区,氮气出口分布器在缺氧流化床中的位置可调节。本发明提供的装置根据需要设置氮气出口分布器的位置,实现了定向定位精确化脱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浓度硝氮废水处理的缺氧流化床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水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影响水质的污染物有很多种,最普遍的无机污染物就是硝酸盐。NO3-危害人类健康,NO3-进入人体后被还原为NO2-,NO2-有致癌作用,此外,婴幼儿体内吸入的NO3-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作用,将Fe(Ⅱ)氧化成Fe(Ⅲ)而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氧发生不可逆结合,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严重时可导致缺氧死亡。如何经济、安全、有效地从水中去除硝酸盐氮,研发高效稳定的污水脱氮技术,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水体中硝酸盐氮污染修复技术根据修复原理主要分三类:化学还原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化学还原法主要是利用还原剂将硝酸盐氮还原,根据采用的不同还原剂可以分为活泼金属还原法和催化还原法。活泼金属还原法是以铁、铝、锌等金属单质为还原剂,处理效果较差,且会有亚硝酸盐生成;催化还原法以氢气以及甲酸、甲醇等为还原剂,一般都必须有催化剂存在才能使反应进行,成本较高,且氢气应用过程中存在爆炸危险。物理方法主要有电渗析、反渗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等。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硝酸盐,但成本较高,同时会产生大量废水,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
在彻底消除水体中硝酸盐氮污染和降低脱硝成本的两个方面,生物反硝化方法都是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最好的方法,具有高效低耗特点。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等。活性污泥法污泥浓度低,不能处理高负荷污水,且污泥易膨胀、占地面积大、剩余污泥量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是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量密度接近于水的填料,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栖息地以提高反应器中生物量和生物种类,进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但仅仅采用悬浮填料进行处理,出水含有较高浓度颗粒物质和悬浮物质,造成较高浊度。传统砂滤处理工艺中因为砂石等填料密度较大,所以相对填充率较低,对反应器有效利用率也相应降低;同时,工艺运行过程中易造成堵塞,不利于工艺运行。
因此,针对水处理中硝酸盐的处理技术现状,亟需研发一种新型的生物反硝化装置,特别是针对高浓度硝氮废水的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浓度硝氮废水处理的缺氧流化床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定向定位精确化脱膜,实现对生物膜厚度的及时调控,具有处理高效、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的特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浓度硝氮废水处理的缺氧流化床装置,其包括:
进料罐、缺氧流化床、制氮机系统和氮气出口分布器;
缺氧流化床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填料区、过渡段和出水区,在所述出水区内设有三相分离器;所述缺氧流化床的底端设有进水口,在进水口的上方、填料区的下方设有水流分布器,在出水区的上部设有出水口,优选出水口设置在出水区的上部的侧壁上,出水口的进水端设有出水滤网以防止细小填料流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9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折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