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ebRTC的移动摄像头人脸识别低延迟解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0968.3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1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武;潘瑶斌;方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19/44;H04L29/08;H04N5/26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程皓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ebrtc 移动 摄像 头人 识别 延迟 解决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ebRTC的移动摄像头人脸识别低延迟解决方法。它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移动端发起人脸检测请求;由监控服务器向转码器发起转码任务;转码器向RTC服务器发起请求建立聊天房间;RTC服务器返回房间号给转码器;转码器告诉监控服务器房间号;监控服务器再告诉移动端房间号;移动端通过房间号连接RTC服务器加入房间;RTC服务器与通信云建立同房间的数据传输节点,基于webRTC进行时间低延迟数据传输;移动端开始发送数据经通信云给转码器;转码器建立一进两处任务,实现人脸抓拍和实时透传任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的实现降低画面延迟问题,可以得出延迟结果大概在200ms到300ms之间,理论可以降到100ms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编解码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webRTC的移动摄像头人脸识别低延迟解决方法。
背景技术
在开发手机端人脸监控项目中,发现用手机端发送rtmp流到服务器用于人脸识别时,发现画面延迟过大的问题,且手机端距离越远,走公网流的延迟会更高会达到十多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缩短延迟时间的基于webRTC的移动摄像头人脸识别低延迟解决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webRTC的移动摄像头人脸识别低延迟解决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移动端发起人脸检测请求;
(2)由监控服务器向转码器发起转码任务;
(3)转码器向RTC服务器发起请求建立聊天房间;
(4)RTC服务器返回房间号给转码器;
(5)转码器告诉监控服务器房间号;
(6)监控服务器再告诉移动端房间号;
(7)移动端通过房间号连接RTC服务器加入房间;
(8)RTC服务器与通信云建立同房间的数据传输节点,基于webRTC进行时间低延迟数据传输;
(9)移动端开始发送数据经通信云给转码器;
(10)转码器建立一进两处任务,实现人脸抓拍和实时透传任务。
采用上述基于webRTC的移动摄像头人脸识别的低延迟解决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降低画面延迟问题,利用opecv显示通过解码视频转成RBG24的数据,可以得出延迟结果大概在200ms到300ms之间,理论可以降到100ms以内;手机采用4G网络也差不多是这个延迟时间。
作为优选,在步骤(8)中,基于webRTC中具体包括RtcMessage、communication、通信云和硬件,其中RtcMessage是作为一个信令集,用于移动端向通信云发起请求创建房间或者加入房间,通信云创建房间成功后,再和移动端建立communication的通讯连接,由硬件采集音视频数据送向通信云或者接受通信云的数据。
作为优选,在步骤(10)中,转码器在建立一进两处任务时,采用了底层转码技术,继承了dshow框架进行实现,具体实现如下:首先由Source模块接入RTC服务器获取移动端视频数据,再由infTee模块分发数据到视频数据解码器decoder和视频拼针模块framewrapper,第一分支视频数据解码器decoder解析码流数据,再传给视频编码器encoder编译成RGB24图,传给人脸识别模块进行特征对比,从而抓拍人脸;第二分支视频拼针模块framewrapper传给FLVmux模块,生成RTMP直播流,添加音频静音包,进行实时透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0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