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渗吸萃取装置及渗吸萃取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0994.6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4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洋;芦鑫;陈哲伟;程时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惠淑;刘兵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釜体 萃取装置 夹持件 搅拌器 岩心 计量管 挡板 釜体盖 加压口 侧壁 底面 耐高温高压材料 石油开采领域 固定设置 实验数据 运行过程 不接触 可拆卸 实验用 罩体罩 搅动 夹持 油滴 罩体 萃取 剥离 悬挂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公开了一种渗吸萃取装置,渗吸萃取装置包括:釜体(2)和釜体盖(1),釜体盖和釜体的材料为耐高温高压材料;挡板(5),可拆卸地设置于釜体的侧壁;夹持件(6),设置于釜体的底面;渗吸瓶(7),包括罩体和计量管,罩体罩住夹持件,计量管固定设置于挡板;搅拌器(8),固定于釜体的底面;加压口,加压口形成于釜体的侧壁上,其中,搅拌器位于夹持件的下方,并且搅拌器在运行过程中与夹持在夹持件上的岩心不接触。本发明的渗吸萃取装置通过搅拌器搅动实验用液,此时悬挂在岩心壁上的油滴剥离岩心壁,能够到达渗吸瓶的计量管,从而实验数据精度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研究开采致密储层中的致密油的渗吸萃取物理模拟实验的渗吸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因此致密油是非常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由于致密储层孔喉细小,在毛细管压力的作用下产生渗吸现象,可以有效地开采细小孔隙中的原油,因此研究致密储层的渗吸现象,对进一步研究致密储层注水开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传统的渗吸实验方法包括质量法和体积法。质量法是依靠渗吸前后岩心的质量差来计量渗吸量,测量渗吸过程中岩心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然而,致密储层的岩心渗吸量较小,导致重量变化很微小,测量较为困难,在实验过程中渗吸时,外界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润湿相流体蒸发、组分的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周围气流或者悬绳搅动均会造成天平的读数不稳定,这也加剧了误差的存在。体积法是将岩心完全浸没在装有液体(润湿相流体)的渗吸瓶里,渗吸瓶上方细颈部含有刻度,在渗吸的作用下岩心内部的润湿相流体驱替出非润湿相流体,由于油水密度的差异,岩心中排驱出来的油将聚集在渗吸瓶上方的刻度管中,渗吸前后管内凹液面读数的变化代表岩心渗吸变化量,进而可知渗吸采出程度。
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是低渗透油藏渗吸萃取过程,而对于孔喉为微纳米级的致密储层,以往研究出的渗吸萃取物理模拟实验方法不能直接运用到致密储层中。另外,致密储层的环境条件为高温高压,用于致密储层的渗吸萃取装置的机理采用了体积法,该装置外壳均采用密闭金属釜体,导致无法实时观测到渗吸实验的动态过程,并且在实际的渗吸过程中,渗吸出来的油滴会附着在岩心的外壁上,无法上浮到渗吸瓶上方的刻度管中,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
因此,目前亟需开发一种能够针对高温高压的致密储层进行可视化的渗吸萃取实验的渗吸萃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渗吸油挂壁现象和渗吸萃取过程无法直接观测的问题,提供一种渗吸萃取装置,该渗吸萃取装置具有针对高温高压的致密储层进行可视化的渗吸萃取实验,且能够解决渗吸油挂壁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渗吸萃取实验的精度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渗吸萃取装置,所述渗吸萃取装置包括:釜体和覆盖所述釜体的釜体盖,所述釜体盖和所述釜体的材料为耐高温高压材料;挡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釜体的侧壁;夹持件,设置于所述釜体的底面;渗吸瓶,包括罩体和计量管,所述罩体罩住所述夹持件,所述计量管固定设置于所述挡板;搅拌器,固定于所述釜体的底面;加压口,所述加压口形成于所述釜体的侧壁上,其中,所述搅拌器位于所述夹持件的下方,并且所述搅拌器在运行过程中与夹持在所述夹持件上的岩心不接触。
优选地,所述釜体盖上设置有第一可视窗,所述釜体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可视窗和第三可视窗,所述第二可视窗面对所述计量管的刻度线,所述第三可视窗面对岩心。
优选地,所述渗吸萃取装置还包括摄像头,该摄像头设置于所述釜体的侧壁并面对岩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渗吸萃取装置还包括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釜体内。
优选地,所述渗吸萃取装置还包括电脑以及显示屏,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加压口、所述摄像头以及所述显示屏由所述电脑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0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